歐洲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款名為 Delphi-2M 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不僅能預測超過 1,000 種疾病風險,還能模擬個人未來 10 到 20 年的健康狀況。這項技術的出現,為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這款 AI 系統由英國劍橋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打造,其核心架構類似於大型語言模型,但具備處理醫療保健數據的獨特創新。Delphi-2M 的數據基礎涵蓋了英國生物銀行約 40 萬人,與丹麥國家患者登記處約 190 萬人的匿名資料,使其能夠以「健康軌跡」的形式,精準呈現長期的疾病風險走向。
全方位預測,超越傳統單一模型
Delphi-2M 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全方位的預測能力。EMBL 臨時執行董事 Ewan Birney 強調,相較於傳統僅能預測單一疾病(如心臟病)的模型,Delphi-2M 能夠「一次性地、長期地分析所有疾病」,其預測準確度可媲美傳統單一疾病模型,但能同時涵蓋多種病症,具有全域優勢。
這個模型透過分析病史、生活習慣、年齡與性別等綜合因素,預測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率。不過,其預測效果對於具有一致發展模式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最為出色,對於由外部原因或非常罕見的先天性疾病,其效果則相對較差。
AI 醫療的實際應用與挑戰
研究人員認為,Delphi-2M 的應用場景極為廣泛。在公共醫療領域,臨床醫生未來可藉此快速指出患者的主要健康風險,並給出可行的生活建議,大幅提升預防醫學的效率。
在醫療系統規劃層面,德國癌症研究中心的專家也指出,這類 AI 模型能幫助政府預測醫療需求,從而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使其更能對症下藥。
這項技術突破的核心,在於它展現了生成式 AI 在「整合健康軌跡」上的新能力,跳脫了傳統單病種演算法的限制。然而,Delphi-2M 的落地也伴隨著嚴峻的挑戰:
- 資料隱私:儘管模型使用匿名資料,但如何確保這些龐大的數據,在傳輸與使用過程中不被濫用,仍是首要考量。
- 醫療責任:當 AI 預測出錯時,責任應如何歸屬?是模型開發者、醫生還是使用者?這需要明確的法律與倫理框架。
- 臨床採納:如何讓醫生與醫療機構信任並採納這款新工具,使其從研究成果真正轉化為臨床實踐的標準?
這些挑戰提醒我們,在追求技術落地的速度時,必須同時兼顧隱私保護與倫理審查。唯有如此,Delphi-2M 這樣的 AI 工具才能真正發揮其潛力,為臨床與公共衛生帶來正面影響,而非成為新的爭議源頭。
【推薦閱讀】
◆ 【交出你的醫療紀錄】川普政府新計畫用 AI 預防糖尿病與肥胖,背後卻暗藏隱私危機?
◆ 【AI 讓醫生退化?】研究:使用 AI 的醫師,癌症偵測力下滑
◆ 【不能出錯的 AI】AI 醫療記錄技術崛起,新創 Freed 減輕醫生文書工作倦怠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The Financial Times》、《The Guardian》,圖片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鄒家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