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吃飯順序錯讓血糖飆升? 法國百萬網紅分享「0元做法」 – 自由健康網


研究表示,吃錯順序可能使血糖不穩,關鍵就在每餐飯的進食順序。法國百萬網紅潔西.伊喬斯佩建議先吃蔬菜、蛋白質,最後吃飯或麵,可以讓血糖較平穩;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人有這樣的經驗,明明沒有大魚大肉,血糖仍舊狂飆。法國百萬網紅「控糖女神」潔西.伊喬斯佩(Jessie Inchauspe)指出,同樣的一餐飯,吃錯順序可能讓你的血糖不穩,關鍵就在只要改變進食順序!

擁有百萬粉絲的「控糖女神」潔西.伊喬斯佩在其YT頻道「控糖革命」上分享這項簡單的健康法則,這個法則被她比喻成不需要花錢、不必限制飲食的「神奇藥丸」,今天就能開始做,可以逐步改變健康狀態。而這個影片超過2百多萬人次觀看。

請繼續往下閱讀…

飲食是影響血糖與健康的關鍵因素,但多數人不知道,「先吃什麼」比「吃多少」更重要。潔西.伊喬斯佩說明,多數人每天都會經歷血糖飆升,這不僅讓人感到疲倦、想喝咖啡提神,還可能出現皮膚問題、荷爾蒙失衡、腦霧與睡眠不佳,長期更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研究:吃飯順序改變可保持血糖平穩

過去的觀念認為,所有食物在胃裡都會變成一團濃湯糊狀物,混合在一起。然而,2015 年在《糖尿病護理》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徹底顛覆了這個認知。

研究對象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他們被分成兩組吃下完全相同、卡路里和成分相同的一餐,餐點包含蔬菜(沙拉、花椰菜)、蛋白質(雞胸肉)與碳水化合物(麵包、柳橙汁)。參與者雖吃同樣餐點,但按照「蔬菜→蛋白質→碳水」進食的一組,血糖飆升竟比隨意進食組下降73%。

潔西.伊喬斯佩解釋,這意味著即使食物相同,只改變進食順序,就會對身體產生影響,就能減少胰島素分泌、降低發炎,並改善情緒、皮膚及長期健康。

調整餐食順序改變血糖的原理

潔西.伊喬斯佩用「水槽與排水管」比喻:胃=水槽,小腸=排水管,如果一開始就吃碳水化合物(麵包、果汁),它們會快速通過腸道進入血液,引發血糖飆升。

她接著說,若先吃蔬菜,蔬菜中的纖維會在胃底形成一層「保護網」,延緩後續碳水分解後葡萄糖進入血液的速度,使血糖上升更緩慢,避免血糖衝高。蛋白質與脂肪同樣能延緩胃排空,進一步降低血糖波動。

日常實用:3步驟吃出健康

民眾如何在日常中落實每餐飯的順序,以保有自身健康?潔西.伊喬斯佩建議,不妨從以下3項做法落實:

●先吃蔬菜(纖維):如生菜、花椰菜、蘆筍、菠菜、泡菜、菇類等

●再吃蛋白質與脂肪:如雞肉、魚、蛋、堅果、乳酪、酪梨、橄欖油

●最後吃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麵包、麵食、水果汁、甜點

她同時也分享了自己的實驗:同樣是米飯+豆腐+西蘭花,先吃米飯血糖飆升很高;若先吃西蘭花再吃豆腐最後才吃米飯,血糖波動顯著降低。

潔西.伊喬斯佩補充,即使餐點難以拆分(如三明治、義大利麵),也可先加一道「蔬菜前菜」,例如沙拉、烤甜椒、泡菜或橄欖,先吃完再享用主餐,照樣能降低血糖衝擊。外出用餐時,別空腹先吃餐前麵包,否則易引發血糖飆升,並加速後續想吃甜點的慾望。

她最後總結,食物順序是日常中簡單可以落實的健康策略,不必改變食材與分量,只需調整吃的順序,不必額外的花費,就能讓身體逐步調整,變得更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長者抑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正視長者情緒健康 – 精神科專科醫生潘錦珊 | healthyD.com

健康網》不停打噴嚏是身體警訊! 營養師推5類食物改善 – 自由健康網

健康網》口腔細菌藏癌症風險 醫警:小心牙周病成「隱形推手」 – 自由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