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基因修復力崩壞! 醫警:小心塑膠瓶與空氣汙染 – 自由健康網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改變生活方式可以保養基因,多吃綠葉蔬菜、呼吸乾淨空氣等,可以重新啟動基因修復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和同年齡朋友相比,他精神奕奕,不老逆齡,自己卻一天到晚感冒,明明年紀差不多,身體怎麼差這麼多?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來自環境外來物質的塑膠瓶裡的雙酚A(BPA)、農藥殘留、PM2.5、重金屬,會打亂基因表現,進而可能引發癌症、神經退化、代謝異常,甚至自體免疫疾病。他建議從餐桌開始改變,多吃綠葉蔬菜、少吃加工食品、用對器皿,為健康加分。

很多人會說「體質不同」或「基因不好」。張家銘在粉絲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分享,基因確實會影響人們的健康基礎,真正關鍵的是 : 生活習慣會反過來影響基因的「表現方式」,關鍵就在「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家銘解釋說,表觀遺傳指的不是基因變異,而是它「何時發聲、怎麼發揮」。人體如果以一台機器作比喻,原來它設計的很好,但如果開錯開關、按錯順序,結果完全不同。那些造成身體出錯的開關,有時候不是自己按的,而是受到環境、飲食、壓力、空氣中的污染物影響所導致。

張家銘說,干擾基因開關的東西,被稱為「環境外來物質」(environmental xenobiotics)。可能是塑膠瓶裡的雙酚A(BPA)、農藥殘留、PM2.5、重金屬,甚至是食物發霉產生的黃麴毒素。它們改變基因的「開關位置」,讓某些本來應該靜靜待著的基因突然活躍,也會讓重要的修復基因起不了作用。

他引述一項研究表示,毒素會造成人體的基因甲基化、組蛋白修飾,甚至改變microRNA的表現。換句話 說,基因被打亂,進而可能引發癌症、神經退化、代謝異常,甚至自體免疫疾病。

研究還證實,媽媽懷孕時暴露在某些毒素中,會讓胎兒的表觀遺傳標記發生改變,而這些改變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免疫力、智力發展,甚至形成未來有肥胖風險。

改變生活方式保養基因

張家銘提出生活裡的5項「基因保養術」的做法:

1.每天多一點綠葉蔬菜(富含葉酸)、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大白菜)、莓果與綠茶(富含多酚),就能幫助我們身體重新開啟正確的基因修復開關。

2.少吃加工食品與高糖食物,因為這些會引發慢性發炎,讓不該被打開的基因開關失控。

3.用對器皿,是身體的荷爾蒙守門員,熱湯別裝進塑膠杯,不要用塑膠盒微波便當,改用玻璃或陶瓷。這些動作看似小,可以遠離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

4.呼吸乾淨空氣,是送給基因最純的營養。每天打開窗戶換氣、使用空氣清淨機、減少家中香氛或殺蟲劑的使用。這不只讓人好睡好呼吸,更保護心血管與神經細胞。

5.睡不好、壓力大,會讓細胞進入錯誤的基因模式。深呼吸、簡單的伸展、好好睡一覺,或是和朋友聊聊,就是給身體重啟的機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健康網》男性憂鬱常被忽略 專家:父親也需要被看見與協助 – 自由健康網

健康網》西南氣流把蝗蟲帶進來? 公衛師:過敏體質要小心 – 自由健康網

糖尿病控糖過度 婦暴瘦無精打采 – 自由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