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發現,瑜伽、太極拳、散步或慢跑,最能幫助受試者更快入睡、睡眠時間更長、中間醒來次數最少;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每晚都輾轉反側、苦於睡不著覺?眾所周知,運動可以改善睡眠,而中國北京中醫藥大學最新研究發現,你不用跑馬拉松或上健身房,可以選擇瑜伽、太極拳、散步或慢跑,最能幫助受試者更快入睡、睡眠時間更長、中間醒來次數最少,研究發表於《BMJ實證醫學》。
《CNN》報導,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2020年的調查,約14.5%的成年人表示,在過去1個月裡,他們幾乎都難以入睡。聖路易斯大學醫學院內科和兒科兼職教授、美國睡眠醫學會發言人莎莉妮.帕魯蒂(音譯,Shalini Paruthi)表示,臨床上診斷為失眠症,通常是指1個人入睡困難,每週出現3次或3次以上頻繁且長時間的睡眠中斷。
帕魯蒂指出,長期失眠可能由多種環境和遺傳原因造成,包括壓力、不良的睡眠習慣、慢性疼痛、藥物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其他睡眠障礙。失眠的第一線治療方法是認知行為療法(CBT),一種調整患者睡眠時的想法、感覺和行為的心理方法。
帕魯蒂說,雖然在任何文獻中,運動都尚未被視為治療首選方法之一,但經常建議患者每週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能鍛煉,並結合其他方法,同時提醒,在開始任何新的運動計畫前,請諮詢醫師。如果感到不適,請立即停止。
改善失眠的3項運動
研究第一作者、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博士生卜志軍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規律的體能訓練不僅能改善身體健康,還能提高睡眠品質,然而現有研究多數只關注單一類型運動,缺乏全面性的比較,他在攻讀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期間進行該研究,並發現傳統的太極拳在失眠治療中的潛在效益。
●瑜伽:每週進行2-6次45-60分鐘的瑜珈,持續1-4個月,每晚的總睡眠時間可增加近2小時,入睡後醒來的時間可減少1小時。
卜志軍說明,瑜伽可以通過深呼吸、身體意識和平靜的精神狀態,來促進更好的睡眠,有助於減輕導致失眠的兩個常見誘因壓力和焦慮。
●太極拳:每週進行2-3次,每次45-60分鐘的練習,持續3-4個月,可使總睡眠時間增加50多分鐘,清醒時間減少30多分鐘。
卜志軍指出,太極拳是由一系列流暢、緩慢且結合呼吸韻律的動作組成的中國武術,有助於減輕壓力、使身體平靜。
●散步或慢跑:根據臨床使用的標準化評分系統,每週進行3-5次、每次30-75分鐘、持續3-6個月的散步或慢跑可減輕失眠症狀。
卜志軍說明,兩者增加能量消耗,降低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改善情緒,增強褪黑激素(調節睡眠的荷爾蒙)的產生,促進更深層、更有恢復性的睡眠,最終有助於減輕失眠症狀。
卜志軍強調,需要更進一步研究來制定關於運動的標準化治療失眠的方案,而帕魯蒂也提醒,雖然證據顯示,運動可作為一種補充的治療方法,但她不推薦做為唯一的治療方法,並呼籲,若單靠改變生活方式無法解決問題,也許是時候去看睡眠專家。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