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殼花又叫牛角蛇,健保署叮嚀,被咬傷勿用嘴巴吸出毒液,甚至不建議在局部注射抗毒血清,可能造成肢端壞死。(資料照)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基隆市中正區大型社區遊戲室,竄進一條龜殼花,5歲男童被咬兩口,送醫已無大礙。健保署再次叮嚀,遇蛇要冷靜,切記不要切開傷口,更不要嘗試用嘴巴吸出毒液,甚至不建議在局部注射抗毒血清,可能造成肢端壞死。
很多戲劇裡都錯誤示範,只要劇中人被毒蠍、毒蜘蛛、毒蛇等,急救的人都張口吸毒液,健保署呼籲,不要這樣做,會弄得雙中毒。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福部「全國解毒劑儲備網」指出,龜殼花又叫牛角蛇,是台灣常見六種毒蛇之一,屬出血性毒。常棲於草叢、雜木區近人住居附近,甚至躲入屋內。
衛福部表示,被咬傷時,毒牙痕明顯,局部會疼痛、腫脹,皮下可見瘀血,少數有水泡或血泡。部分患者有續發感染或淋巴腺炎。延遲治療時,腫脹程度可能會迅速惡化,嚴重時造成腔室症候群、橫紋肌溶解症等。
這種出血性毒,對人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可能有部分影響,臨床上部分病人會有出血傾向血小板減少,但程度多為輕至中度。不過曾有報告可能導致急性腎臟損傷,也許和橫紋肌溶解的程度有關。
除了不可用嘴吸毒液外,健保署專頁也提供初步處置方式:
●保持冷靜,記住蛇的特徵。
●脫掉戒指、手鐲、手錶等物品。
●使用彈性繃帶包紮患部,鬆緊度以能夠插入一根手指頭為原則,目的是減少毒液經由淋巴回流,並避免產生患肢缺血症狀,這點對於神經性毒蛇的咬傷尤其重要。
●將患肢儘可能保持低於心臟的位置。
●不要冰敷,因為冰敷腫脹的局部會使循環變差,造成組織大量壞死。
●初步處置後,應儘速送醫,接受必要的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