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聽話! 「ADHD」僅1%獲完整治療 – 自由健康網


▲ADHD的孩子不只是好動,也會有注意力不足等問題,應及早就醫診治;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因神經發展障礙,專注力與情緒控制均明顯受到影響。三總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嵩濤說,許多家長會以為,ADHD病童的表現「只是教養問題」,或是認為「長大就會好」,因此忽略就醫的重要性,提醒民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是控制疾病的關鍵。

醫揭「2大迷思」 恐延誤病情控制

ADHD的症狀約有78%來自於遺傳,而台灣兒童ADHD盛行率約9%。李嵩濤說,患者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足、過動或易衝動,也有部分兩者兼有,但因病童常被誤解為單純的「好動」或「不聽話」,僅有1.6%接受正式診斷,真正接受完整治療的比例更僅約1%。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嵩濤解釋,ADHD患者小時候過動和衝動症狀最明顯,60至85%的孩子症狀會持續到青春期、60%的孩子症狀會持續到成年時期,雖此時大多只剩下不專注的症狀,但仍會持續造成生活困擾,甚至提高焦慮症、憂鬱症,甚至於雙向情緒障礙的風險,使用酒精、毒品濫用的可能性也比常人更高。

因此,李嵩濤強調,若家長懷疑孩子可能具ADHD或其他發展上的問題,務必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臨床上常用的中樞神經興奮劑(如利他能、專思達等),在醫師處方的劑量下,也不會造成部分家長所擔心的依賴或成癮,且規律治療能改善孩子的專注力與情緒控制,有效率達8至9成,還能降低孩子未來抽菸、飲酒或濫用毒品的風險。

此外,李嵩濤表示,除藥物治療外,若能搭配行為治療,效果更佳,家長也可以透過集點獎勵制度、冷靜區、正向讚美等親職教育方式,幫孩子累積正向經驗;學校老師則要調整教學策略,必要時進行特教鑑定、輔導老師支持,以及必要時,與社政與兒少保護合作,才能形成完整的支持網絡。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健康網》健身不只塑身! 百萬網紅揭密:鍛鍊肌肉能強化腦力 – 自由健康網

柯文哲返家後傳健康惡化!陳佩琪爆染HPV 北所回應了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健康網》孕媽咪不喜歡青菜擔心葉酸不足 吃酪梨也可補 – 自由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