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學文獻 網路分享


2019年11月4日,首屆騰訊醫學ME大會(以下簡稱「ME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全球頂尖的醫學科學家共聚,展現癌症、愛滋病等醫學領域的最新前沿進展,推動先鋒醫學與大眾健康的連接,啟蒙對真實醫學的認知。此次ME大會由騰訊攜旗下騰訊醫典,聯合《NEJM醫學前沿》(全球頂級全科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集團旗下期刊)共同打造。

ME大會開幕前夕,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發表寄語,希望通過ME大會,「引導更多人關注生命、認識自我,通過權威醫學科普提升大眾健康,減少病痛之苦。」他同時表示,「希望‘科技向善’成為公司使命與願景的一部分,引導我們善用科技,讓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更好地造福人類。」

首屆ME大會的主題是「生命之問」,意圖通過探索人體微觀世界,追尋人類的進化之路,點亮大眾對醫學理性認知的啟蒙之光。與會嘉賓包括美國麻省總醫院肝癌研究主任朱秀軒,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危機干預研究室主任費立鵬、《NEJM醫學前沿》執行主編,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歐洲外科腫瘤學會會長Tibor Kovacs,美國麻省總醫院腫瘤中心臨床主任David P. Ryan,特別分享嘉賓邱晨以及騰訊醫療副總裁張猛。

全球頂尖醫學專家聚首 關注醫學前沿突破

在今年ME大會的舞台上,全球頂尖的醫學專家和特別分享嘉賓,分享了癌症、愛滋病、轉化醫學等多個先鋒醫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和研究成果,以權威和準確的知識,搭建起一座先鋒醫學與大眾健康之間的橋樑,向更長的人均壽命、更便捷的治療方式、更豐富的疾病治療選擇發起挑戰。

開場嘉賓朱秀軒教授是肝癌和膽管癌領域的國際權威專家,牽頭領導多個重要突破性臨床研究,為肝膽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他在演講中表示,「中國的肝癌患者占了全球總數的一半,精准醫學和靶向治療已得到應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成為肝癌治療標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劑已在肝癌取得突破;膽管癌的最新研究進展是基於其基因特點和新發現的可治療的靶點,已開發出新的靶向藥物。這些將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多的生存希望。」

李太生多年來致力於感染性疾病的診治及研究,近二十年來,在國家傳染病重大專項的支持下,為我國重大傳染病愛滋病的臨床診療及免疫學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他和團隊歷經艱辛,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愛滋病臨床研究之路,引領了我國愛滋病臨床治療方向,極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國愛滋病治療水準。由他牽頭制定的進一步優化愛滋病抗病毒治療「中國方案」,也被寫入《中國愛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在李太生團隊的努力下,中國的抗艾治療方案成了迄今為止國際範圍內性價比最高的方案,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模式。「讓愛滋病如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成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只要堅持好好治療,則完全可以實現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是他對愛滋病治療的期許。

被譽為「當代白求恩」的加拿大學者費立鵬,紮根中國幾十年推動了中國結合臨床精神病學和公共衛生學研究自殺問題,並領導建立了中國首個自殺人群的系統性救助和干預機構。他認為:「自殺並非無法預防,自殺干預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希望更多人可以學習和瞭解預防自殺的基本知識,增強全民心理健康素質建設。」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首位華人副主編,《NEJM醫學前沿》執行主編,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為中國和國際的交流搭建了雙向溝通橋樑,她說:「心血管疾病、腦卒中等慢病已成為中國公共健康的頭號大敵,近年來中國臨床研究水準正在顯著提高,我們希望將國際最前沿的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引入中國,不僅傳遞給專業醫學人士,也能通過可靠的科普平台將專業資訊‘翻譯’給大眾。」

推動了基於真皮皮瓣的乳房重建等乳腺癌治療技術創新的Tibor Kovacs,帶來了自己的新觀點:「外科手術將在未來20年發生極大改變,手術不僅能治療還能預防疾病,更加微創、精確、可預期,而科技正是帶來這些改變的最有力因素。」

長期致力於胃腸道癌相關研究,美國麻省總醫院腫瘤中心臨床主任、哈佛醫學院終身教授David P. Ryan致力於癌症研究和知識普及,他在會上提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血液分析……癌症不同的療法已經出現並在不斷優化。更重要的是,患者應該如何選擇、應該做什麼樣的準備、如何與醫生合作並理解治療相關的重要資訊,癌症知識的普及可以幫助患者全面地面對癌症。」

搭建大眾與真實醫學的橋樑 重塑互聯網醫學科普

前沿醫學的探索推動著人類對自身的認知,從根本上改善著健康和生命的體驗。同樣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先鋒探索和醫療知識交到大眾的手上。

事實上,許多足以改變很多人生命的醫學新成就,很多患者甚至基層醫生都還不知道。例如,曾經談之色變的白血病,因為CAR-T免疫療法令部分白血病有了治療希望;「不死的癌症」紅斑狼瘡,正變為慢性可控……

「在穿越真實醫學與大眾認知的鴻溝中,互聯網作為大眾獲取資訊的首選工具,是醫學科普中的重要力量。」但騰訊醫療副總裁張猛同時指出,虛假醫療廣告、無權威來源的偽科學謠言,不僅給大眾健康帶來了傷害,也加劇了醫患矛盾,互聯網醫學科普需要一次重塑,向「深水區」發展。

為此,騰訊也打造了專業醫學科普平台——騰訊醫典,以「專業化、體系化、易用化、開放化」為核心,構建可信賴的互聯網醫學新科普。

在專業化上,騰訊醫典以醫生專家撰寫和審核,取代互聯網「小編式洗稿」,形成科普新主體。在體系化上,騰訊醫典構建了全學科多病種的結構化醫學知識樹,取代單點的、碎片化醫學知識,形成醫學科普新格局。在易用化上,騰訊醫典以富媒體、3D視化技術讓「硬核知識」看得懂,形成醫學科普新載體,並打通微信、QQ流覽器、企鵝號等各大億級流量內容平台,實現醫療科普知識在移動互聯網中的隨手可及。在生態化上,以全社會聯動推動醫學科普,取代單體作戰,形成推動醫學科普的新生態。

截止2019年10月,騰訊醫典已與3000名醫學專家建立了合作,其中兩院院士和學科帶頭人超過百人,覆蓋病種數量超過10,000個,不僅覆蓋常見病,也包括腫瘤等重疾和慢性病。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的公眾號平台,也接入騰訊醫典科普內容,為患者提供專業的醫療指導。此外,騰訊醫典也與國家藥監局新聞中心達成合作,推動全民用藥安全科普。2019年8月,騰訊醫典還和人民網達成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打造權威健康科普智庫——「人民醫典」,以其結構化疾病知識圖譜為核心支撐,以人民網的權威指導和全媒體管道支持,推動專業醫生創作科普、全民分享傳播科普、提升全民健康素養行動計畫的全面落地。

全社會聯動 構建醫學科普新生態 

大眾對醫療知識的渴望與需求,也迫切需要更多權威醫學專家及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建。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屠呦呦向ME大會發出的賀信中指出:「醫學工作者不僅需要潛心研究自己領域的課題,也應該承擔向大眾普及準確權威的醫學知識的責任,生命健康關乎人類共同命運,醫學界和企業對於醫學科普的聯合關注順應了這一發展潮流。」

會上,騰訊醫典宣佈將與《NEJM醫學前沿》聯合推出「新療法·好消息」科普專欄,希望以講故事的科普方式,把硬核的臨床診療新理念、新進展,送到用戶手邊。

與此同時,為更好的推動更多專業醫生加入到專業科普生態中。雙方還聯合啟動「青年醫生短視頻科普大賽」,通過豐富的短視頻傳播,助力青年醫生開啟醫學科普之門,與青年醫學科普之星共同成長,共同為大眾帶來高品質的醫學科普內容。
「我們深知,醫學科普這件大事無法以騰訊一己之力做好,我們願意用開放的生態,凝聚醫學的智慧力量,以互聯網科技力量,共同架起醫者與民眾之間的信任橋樑。」張猛表示騰訊醫學ME大會和騰訊醫典只是構築互聯網醫學新科普的第一步,騰訊也將通過持續的努力,為提升國民健康素養做出應有的貢獻。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立委劉建國與馬偕醫學院合作舉辦的「馬偕小小醫學營」,8月12日至15日於麥寮國小登場。(圖/記者蘇榮泉攝)

(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在地資源有限的雲林麥寮,孩子們少有機會接觸醫學知識。由立委劉建國與馬偕醫學院合作舉辦的「馬偕小小醫學營」,8月12日至15日於麥寮國小登場,吸引近70名升四至六年級學生參與,並由34位馬偕醫學院學生擔任輔導員。這場籌備近半年的夏令營,即使颱風接近,依舊如期舉行,展現師生對在地教育的堅持。

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馬偕小小醫學營吸引近70名升四至六年級學生參與,並由34位馬偕醫學院學生擔任輔導員。(圖/記者蘇榮泉攝)

馬偕醫學院主任邱美妙指出,營隊課程涵蓋醫學、護理、聽力、語言、視光與醫檢等領域,核心教案「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其他單元如「手語與聾人文化」引導學員尊重聽障者,「你不知道的eye」介紹眼睛構造與疾病,「人體萬花筒」探索大腦、胃部、肺臟等器官,並結合運動會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立委劉建國期望小朋友,能將醫學營所學醫療知識帶回家庭,影響父母與祖父母的生活與衛生習慣,進而促進社區健康。(圖/記者蘇榮泉攝)

營隊不僅啟發孩子的醫學興趣,也讓大學生輔導員在教案設計與團隊合作中成長,培養人際溝通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馬偕小小醫學營」所提供多元的課程,引導孩子們瞭解醫學院的特色,在教案內,與活動設計了醫學、護理、聽力、語言、視光及醫檢等基礎的知識。(圖/記者蘇榮泉攝)

立委劉建國表示,透過馬偕醫學院學生的指導,孩子們能在小學階段接觸基礎醫學與護理知識,有助提升自我保健意識,並為未來培養醫護人才奠基。他期望,小朋友能將所學醫療知識帶回家庭,影響父母與祖父母的生活與衛生習慣,進而促進社區健康。

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核心教案「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圖/記者蘇榮泉攝)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在地資源有限的雲林麥寮,孩子們少有機會接觸醫學知識。由立委劉建國與馬偕醫學院合作舉辦的「馬偕小小醫學營」,8月12日至15日於麥寮國小登場,吸引近70名升四至六年級學生參與,並由34位馬偕醫學院學生擔任輔導員。這場籌備近半年的夏令營,即使颱風接近,依舊如期舉行,展現師生對在地教育的堅持。

馬偕小小醫學營吸引近70名升四至六年級學生參與,並由34位馬偕醫學院學生擔任輔導員。(圖/記者蘇榮泉攝)

馬偕醫學院主任邱美妙指出,營隊課程涵蓋醫學、護理、聽力、語言、視光與醫檢等領域,核心教案「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其他單元如「手語與聾人文化」引導學員尊重聽障者,「你不知道的eye」介紹眼睛構造與疾病,「人體萬花筒」探索大腦、胃部、肺臟等器官,並結合運動會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立委劉建國期望小朋友,能將醫學營所學醫療知識帶回家庭,影響父母與祖父母的生活與衛生習慣,進而促進社區健康。(圖/記者蘇榮泉攝)

營隊不僅啟發孩子的醫學興趣,也讓大學生輔導員在教案設計與團隊合作中成長,培養人際溝通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馬偕小小醫學營」所提供多元的課程,引導孩子們瞭解醫學院的特色,在教案內,與活動設計了醫學、護理、聽力、語言、視光及醫檢等基礎的知識。(圖/記者蘇榮泉攝)

立委劉建國表示,透過馬偕醫學院學生的指導,孩子們能在小學階段接觸基礎醫學與護理知識,有助提升自我保健意識,並為未來培養醫護人才奠基。他期望,小朋友能將所學醫療知識帶回家庭,影響父母與祖父母的生活與衛生習慣,進而促進社區健康。

核心教案「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圖/記者蘇榮泉攝)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2024年馬偕醫學院再次來到雲林縣東勢鄉,29日於東勢國小舉辦「馬偕小小醫學營」。此次活動特別感謝立法委員劉建國穿針引線,讓馬偕醫學院校長李居仁及其學生團隊不辭辛勞,將醫學知識帶到偏鄉,為當地小朋友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

馬偕小小醫學營在雲林東勢鄉 張健福:感謝劉建國穿針引線促成 – 觀傳媒
▲2024年馬偕醫學院再次來到雲林縣東勢鄉,29日於東勢國小舉辦「馬偕小小醫學營」。
(圖/記者蘇榮泉攝)

李居仁校長表示,非常高興能在劉建國立委、東勢鄉鄉長張健福以及東勢國小校長翁碧慧的安排下,讓馬偕醫學院有機會下鄉服務。他說:「馬偕醫學院的師生不僅將醫學知識帶到雲林,還同時注重品德教育,履行社會責任。感謝立委、鄉長和校長的支持。」李校長強調,除了雲林,馬偕醫學院也在台東、宜蘭、苗栗等地舉辦類似活動,傳播馬偕博士的精神。

馬偕小小醫學營在雲林東勢鄉 張健福:感謝劉建國穿針引線促成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馬偕小小醫學營在雲林東勢鄉 張健福:感謝劉建國穿針引線促成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立委劉建國表示,透過馬偕醫學院的大哥哥、大姊姊們指導下,讓小朋友能夠從小接觸到基礎的醫學護理知識。
(圖/記者蘇榮泉攝)

立委劉建國表示,透過馬偕醫學院的大哥哥、大姊姊們指導下,讓小朋友能夠從小接觸到基礎的醫學護理知識,這對他們的成長及未來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幫助,不僅有助於提高孩子們的自我保健意識,也為未來的醫療與護理人才奠定基礎。

馬偕小小醫學營在雲林東勢鄉 張健福:感謝劉建國穿針引線促成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馬偕小小醫學營在雲林東勢鄉 張健福:感謝劉建國穿針引線促成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李居仁校長表示,非常高興能在劉建國立委、東勢鄉鄉長張健福以及東勢國小校長翁碧慧的安排下,讓馬偕醫學院有機會下鄉服務。
(圖/記者蘇榮泉攝)

劉建國委員表示,李居仁校長身為雲林斗南人,每年都用心帶領馬偕醫學院團隊到雲林舉辦醫學營,為地方培育未來的醫學人才。他希望透過這樣的營隊活動,能夠讓小朋友們收穫滿滿,因此非常感謝李居仁校長及馬偕醫學院的師生,期盼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活動,讓更多孩子受益。

馬偕小小醫學營在雲林東勢鄉 張健福:感謝劉建國穿針引線促成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馬偕小小醫學營在雲林東勢鄉 張健福:感謝劉建國穿針引線促成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東勢鄉地處偏遠,資源相對匱乏,馬偕醫學院的到來為當地的孩子們帶來了極為珍貴的教育機會。
(圖/記者蘇榮泉攝)

東勢鄉鄉長張健福也表示,感謝劉建國委員的穿針引線,促成今天這樣的營隊,也感謝李居仁校長帶領團隊來到東勢鄉。他指出,東勢鄉地處偏遠,資源相對匱乏,馬偕醫學院的到來為當地的孩子們帶來了極為珍貴的教育機會。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北醫楓杏服務隊澎湖義診 陳光復授服肯定團隊

臺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自7月19日起,在澎湖展開為期19天的義診與醫學知識推廣服務。服務隊日前於湖西鄉紅羅社區活動中心舉行授服典禮,澎湖縣長陳光復親自出席,親手為服務隊成員穿上象徵使命的楓杏服務上衣,不僅祝福此次活動順利成功,也見證同學們的成長,並期勉大家秉持為民服務的初心,持續精進專業、發揮愛心,讓醫療照護深入每一個需要的角落。

陳光復代表全體鄉親,頒發感謝狀給北醫醫療團隊,由服務隊大隊長黃鈵棋代表接受。他感謝團隊連續15年來走遍澎湖各離島與偏鄉地區進行義診,為居民帶來溫暖與關懷。他表示,透過義診與醫學研習營,不僅讓鄉親獲得貼心的醫療服務,也種下孩子們對醫學領域的興趣與啟發,意義非凡。

陳光復表示,離島澎湖醫療資源雖不及臺灣,但縣府持續努力完善在地醫療環境,包括成功爭取設立放射腫瘤中心、公費醫師培育、導入AI遠距看診、與大醫院合作推動早期療育服務、提供澎湖鄉親癌症轉診綠色通道等,減少民眾往返臺灣就醫的壓力與不便。

本次醫療團隊於7月24日至28日及8月2日至4日深入澎湖各村義診及家庭訪視,提供簡單的健康檢查(如身高、體重、腰臀圍、血糖及尿酸等)及進階檢測(如超音波及心電圖等),並由專科醫師進行家醫科、牙科及眼科診療。

團隊這次也舉辦了國中生物醫學研習營(文光國中)、國小醫學研習營(中正國小)及醫學體驗營(馬公國小、湖西國小及西溪國小),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學生對醫學的興趣與基礎認識,讓醫學知識向下扎根,厚植未來社會的健康力。

更多新聞推薦

藍白再攜手封殺大法官補提名人事案 總統府:表達高度遺憾與憂慮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港聞

2023年7月18日星期二

港聞二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好奇寶寶自從到過維基百科做夏聚的報導,瞭解百科中所有文字都要清楚何者是參照別人說法,何者是自己的創見。就像是寫一篇學術論文一般,要清楚交代後,對原先很推崇的健康及醫學相關部落格的內容,開始有意見,經過幾次建議與溝通,欣見新報導有將來源文獻連結上來。

之前也有轉載過鄭醫師的相關資訊,該篇有連結來源文獻:

鄭醫師部落格提供補充資料:運動永不嫌晚 研究:60歲多動70歲不易生病 2010-05-16 20:38:15

https://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56080

@@@@@@@@@@

正好好奇寶寶十多年前45歲時,因為擔心老母當時她才70多歲,經骨骼疏鬆檢查,已經95歲。想到自己不知識和情形,也作了檢查,沒想到骨骼年齡比實際年齡老十歲多,當時醫生就是建議作重量訓練。結果寶寶用網球代替,兩年後恢復正常,但從此對重量訓練有感覺。

上網查了一下:

醫學研究發現的戒煙新法寶—–重量訓練!

除了鄭醫師部落格外,還未廣泛傳播,特此轉貼,並收藏在寶寶部落格「醫學知識」專欄報導中(好奇寶寶手指也要向內檢討,發現原來養生報導分兩類醫學常識與健康資訊,今天將醫學常識更名為醫學知識,將所有沒有文獻連結的報導都改分類到健康資訊,因為也許有些健康資訊也很有參考價值,只是作者省略了提供相關醫學文獻連結。結果50篇的醫學常識,剩下少少的十幾篇醫學知識。)

延伸閱讀

醫學研究發現的戒煙新法寶—–重量訓練!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

舉重不只是可以幫助一個人強化肌肉,最新的臨床研究也發現能夠幫助吸煙者戒除煙癮。過去曾有醫學報導發現有氧運動能夠幫助吸煙者戒煙,還能預防不吸煙之後的體重增加,日前,我也曾幫助一位客戶藉由排毒程式成功戒除煙癮,雖然排毒程式的目的不是為了戒煙,但是排毒程式每天規律的運動(有氧運動)、烤箱排汗及營養補充,配合其戒煙的意願,在沒有任何戒煙藥物或者貼片的協助下,一個月把煙戒掉。

由美國布朗大學Ciccolo醫師領導的研究團隊深諳吸煙對身體的負面效應,因此想積極找出新對策,幫助更多吸煙者遠離煙癮的困擾,在這項發表於尼古丁及煙草研究期刊(Nicotine & Tobacco Research)的先驅研究中,研究人員找到25位男性及女性吸煙者,其煙齡至少一年,每天至少要抽五根煙,年齡層是18-65歲,在分成兩組之前,所有參與者都有接受15-20分鐘的戒煙面談以及八週的尼古丁貼片協助。

有作重量訓練的這一組,每週接受兩次六十分鐘的重量訓練,為期12週。內容完全是完整的身體訓練,包含十種運動,研究人員每三週慢慢增加重量及強度。另一組的參與者則每週看一部關於健康與幸福的短片兩次。在12週結束的時候,重量訓練這一組,有16%的吸煙者不只把煙戒了,體重及體脂肪也都降低。到了三個月研究結束的時候,重量訓練這一組的15%確定不再吸煙,但控制組只有8%成功。

因此,研究人員建議應該可以考慮把重量訓練加入戒煙療程之中。原文研究資料可以連結參考:

http://ntr.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3/8/756.abstract?sid=6dbba37a-9737-4838-8692-ed5e6e17f3e4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前言

俗話說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有不同的專業,想成為高手就得不停地學習,努力汲取新知,朝著目標發展前進。

好了好了…,扯了這麼多,到底想講什麼?

其實是《蘋果迷 applefans.today》發現目前在 3C 社群中活絡的學生族群非常多,所以期望我們除了提供科技玩物的開箱或其他實用 App 以外,可以多增加點對於學生有幫助的 App 推薦大補帖,讓各位學生朋友們不只能夠藉由科技網站看見最新的 Apple 新聞,還能學個幾招幫助讀書或查找資料的方式去向同學炫耀一番!

所以,自從上次的英漢字典 App 介紹文之後,我們決定另增學生推薦的類別也就準備開啟啦~期望我們能夠持續帶給大家更多不同領域且有用的教學!

圖片取自 CRBS

既然身為第一篇的起始者,andy 小編就來介紹自己常用的幾款 App 好了,我本身是護理系的學生,所以最常接觸的就是藥物、醫學名詞和擬定護理計畫等工作,

想要查這些資料,往往得帶著幾本口袋書才可以應付可能需要的時機,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突然想查一個資訊還得拿起書本,其實並沒有很方便;

日前小編總是以為專業知識只能夠這樣,但經由做了點功課,在 App Store 下載許多相關軟體試用後,終於篩選出了幾款內容十分豐富且方便查詢的 App,使我不必再隨時帶著一堆資料了!

以下是 andy 小編推薦給各個醫/藥/護科系學生的四款推薦 App,期望對於大家會有幫助哦~

藥物商品名查詢的好幫手——醫字天書

以前在唸書上課時,總是背誦藥物學名較多,直到臨床上才發現,商品名要辨別的才真的是多到不行,

有時查詢藥理機轉或劑量等內容時,原文資料的豐富性比起中文多很多,但遇上醫院臨床環境,必須辨別廠商,且須符合臺灣較常用的類型時,這款國內開發的「醫字天書」軟體就是個好幫手,只要輸入商品名,就能很快地找出符合的藥物。

這款 App 的畫面十分清晰易用,只要在搜尋欄輸入商品名或學名,就會跳出符合的項目了。

查詢到結果後,亦可點選右上角的星號,加入「我的清單」中,方便日後直接查看。

許多藥物附有照片和簡易的資訊,若有孕婦警告時也會彈出畫面顯示。

專業級的原文藥物資訊平台—— Drugs.com

這個 Drugs.com 為電腦版網站起家的知名網站,在上面幾乎可以查到所有的臨床藥物,資訊包括概覽、化學成分、機轉、劑量、副作用、使用須知及交互作用等,是個資訊非常豐富的平台。

這款 App 的主畫面將各種內容分成個別的按鈕,例如選擇 Side effect、Interaction,甚至還有方便辨識藥物的 Pill identifier 功能。

輸入藥物名稱後(學名或商品名皆可),即可找到豐富的資訊了,幾乎可說是應有盡有~

※小編 OS:感謝這個網站總是及時搶救我的報告..哈

除此之外,Drugs.com 還有所謂的 Q&A 平台,有一些特殊疑問的話可以先上去爬文看看,或註冊帳號在上面與他人互動。

※圖中問答畫面之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這根本就是隨身教科書吧—— Medscape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這款同為知名的醫療資訊原文網站,它不不只能夠查詢藥物,更有醫學診療相關的實用內容,從診斷標準 、檢查方式、手術指引到後續護理指引等等的內容通通都有!這根本就是教科書吧~

See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