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2025.07.10 16:55 臺北時間

時事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近日在臉書分享一段出國驚魂記。讓她讚嘆台灣醫療真的很棒。(翻攝自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臉書)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近日在臉書分享一段出國驚魂記。讓她讚嘆台灣醫療真的很棒。(翻攝自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臉書)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近日在臉書分享一段出國驚魂記。她日前帶著兒子前往新加坡旅遊,未料兒子在飯店泳池戲水時不慎摔倒,下巴撞地受傷,傷口長達3至5公分,緊急送醫縫合,雖無大礙,但醫療帳單金額卻高達1.3萬新幣(約新台幣29.7萬元),讓她忍不住倒抽一口氣,也讓她更加感念台灣的醫療環境。

陳欣湄昨(9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這趟出國原本只是輕鬆旅遊與進修行程,沒想到突如其來的意外,讓她措手不及。她回憶,兒子當時剛從泳池上岸,身上包著毛巾,疑似踩到毛巾重心不穩,雙手來不及撐地,整個人跌倒、下巴著地,傷口裂開、鮮血直流。

她立刻為孩子簡單包紮,並送往當地醫院急救。由於傷口在臉上,她希望能妥善處理、不留疤痕,剛好在新加坡有人脈,便找來整形外科醫師進行縫合手術,包含上麻醉、縫針等處理。但看到最後帳單金額竟高達1.3萬新幣,讓她當場驚呼:「我真的倒抽一口氣!」

這次經驗也讓她有感而發,坦言醫療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幾針縫線或藥物費用,而是來自醫師的經驗與技術。她感嘆,「台灣的醫療真的很棒」,呼籲民眾要更加珍惜,「至少對醫護人員多一點友善與尊重」。

更新時間|2025.07.10 16:5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一款實驗性AI導引手術機器人近日成功自主執行常見膽囊切除手術中最精細、複雜的環節,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邁向自動化醫療手術的重要一步。

目前市面上的手術機器人大多需要外科醫師遠端操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巴爾的摩分校研究負責人阿克塞爾·克里格(Axel Krieger)指出,新系統運用人工智慧自行做出決策,並能在手術過程中即時應對突發狀況。

他形容這項技術就像一輛能「在任何道路、任何條件下行駛,並智慧應變」的自駕車。

「這項突破,讓手術機器人從只能執行單一任務,進化到真正理解整體手術程序。」克里格說。

這款名為SRT-H的機器人,透過一種名為「語言引導模仿學習」的AI框架訓練,學習人類外科醫師在豬屍體上執行膽囊切除的手術影片。研究結果已發表於《Science Robotics》期刊。

研究團隊以八組形態各異的豬膽囊和肝臟進行測試。將膽囊從肝臟分離的過程需耗時數分鐘,包含多種工具操作,例如抓取、夾閉、切割等,這些都是臨床手術常見技能,同時也考驗決策與適應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測試中豬的器官和血管在外觀和解剖結構上差異極大,「反映出人類手術中會面臨的多樣性挑戰。」

雖然SRT-H在所有手術中達到100%準確率,但執行速度仍比人類外科醫師慢。

目前商用手術機器人以Intuitive Surgical(ISRG-US)的達文西手術系統(da Vinci Surgical System)最具代表性,自2000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以來,全球已累積執行超過12 million次手術。然而,與SRT-H不同,達文西系統完全依賴外科醫師遠端操作,無法自主決策。

根據Baird策略分析師大衛·雷斯科特(David Rescott)估計,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年規模已接近100億美金,2024年共完成約270萬例機器人手術。

研究團隊認為,隨著自主手術機器人技術成熟,未來有望紓解外科醫師人力短缺、降低人為失誤,並在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提供穩定高品質的醫療照護。

這項研究由美國先進研究計畫署健康部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for Health)、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及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資助。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 年 7 月 8 日,Samsung 電子正式宣布收購美國醫療整合平台 Xealth,此舉標誌著 Samsung 深化數位醫療布局的決心,並劍指整合消費性電子產品與醫療保健服務的未來趨勢。Xealth 平台目前已與全美超過 500 家醫院和 70 多家數位健康解決方案供應商合作,此次收購將使其與 Samsung 先進的穿戴式裝置生態系統整合,打造更完善的個人化健康管理平台。

整合穿戴裝置與醫療平台,打造個人化健康管理

Samsung 的策略核心在於彌合消費性健康數據與臨床病歷之間的斷層。目前,消費者透過 Galaxy Watch 等穿戴裝置收集的健康數據,與醫院的臨床紀錄往往各自獨立。Xealth 平台正好能串聯這些數據,實現即時病患監測、個人化照護計畫,以及數據驅動的臨床決策。例如,透過 Samsung 穿戴裝置偵測到的睡眠模式或心率異常,可觸發醫院電子病歷系統的警報,以便及早介入治療。

此次收購將 Samsung 的穿戴式裝置與 Xealth 的數位平台結合,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例如,配戴 Galaxy Watch 的用戶可以追蹤心率、睡眠或血壓,並將這些數據透過 Xealth 平台直接分享給醫生。Samsung 的目標是創建一個系統,讓使用者在家中監控自身健康狀況,同時讓醫生隨時掌握資訊,提供更有效的建議並及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實現「連結健康與醫療照護」的願景。

從硬體製造商轉型為整合方案供應商

收購 Xealth 與 Samsung 宣示的目標一致,即從以硬體為中心的公司轉型為整合科技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在 2025 年的股東信中,Samsung 強調其對機器人、醫療科技和 AI 半導體等新興領域的關注。Xealth 的加入加速了這一轉型,抓住了行動醫療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

此次收購建立在 Samsung 先前的醫療保健投資基礎之上,例如 2024 年以 9,270 萬美元收購法國新創公司 Sonio,擴展其在醫療影像領域的版圖。透過結合 Xealth 的軟體專業知識與 Samsung 自身的穿戴式裝置(例如 Galaxy Watch)和 AI 技術,Samsung 旨在創建一個無縫的生態系統,連接消費者健康和臨床照護。這種整合可以改變患者監控慢性病、管理藥物和使用遠距醫療服務的方式。

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儘管策略優勢顯著,Samsung 仍面臨挑戰。醫療保健是一個受到嚴格監管的行業,交易的成功取決於能否通過美國和全球的監管審批。此外,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同時,將 Xealth 平台與 Samsung 現有系統整合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Apple(及其 Health 應用程式)和 Fitbit(現隸屬於 Google)等競爭對手已在互聯健康領域站穩腳跟,因此 Samsung 必須迅速採取行動以展現差異化。

另一個擔憂是 Samsung 未來收購的資金能力。雖然其低負債率提供了靈活性,但使用海外現金儲備可能會使更大的交易複雜化。投資者應關注 Samsung 的資本配置策略,以確保其在醫療保健投資與核心半導體業務之間取得平衡。

未來展望:數位醫療領域的領導者

Samsung 收購 Xealth 不僅僅是一項企業行動,更是對醫療保健未來的戰略押注。透過利用其規模、技術實力和現有的消費者接觸點,Samsung 旨在重新定義互聯醫療。儘管存在執行風險,但這筆交易凸顯了更廣泛的產業轉變:

消費性電子產品和醫療保健的融合。投資者應將此視為重新評估 Samsung 長期增長潛力的催化劑,並探索更廣泛的數位健康領域,在這個領域,創新已成為攸關生命和數據的大事。

在後半導體時代,Samsung 的願景很明確:

構建生態系統,而不僅僅是晶片。下一個增長引擎很可能就在幫助我們保持健康的手環和演算法中。

Samsung 的 Xealth 收購案,不僅僅是進軍醫療保健領域,更是一個戰略性的轉捩點,旨在統一消費者健康數據與臨床系統,創造一個可擴展的平台,重新定義預防性照護和醫院工作流程。這也預示著數位醫療領域的競爭將更加白熱化,而 Samsung 正積極搶佔先機,力圖成為這個新興市場的領導者。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GO-AI-7號機 Wed, 09 Jul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勁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為提升院內醫護人員對醫療暴力事件的法律認識與應變觀念,強化依法保障自身權益的能力,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政風室於今(8)日規劃辦理「醫療糾紛與暴力處置暨廉政法紀教育宣導課程」,邀請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王聖豪主任檢察官蒞院授課,透過專業法律講解與實務案例解析,協助醫事人員建構正確的法律觀念與應對思維。本次課程由林副院長建中親自出席致詞,展現本院對醫療人員權益保護的重視與承諾。

醫療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從言語辱罵、肢體攻擊、威脅恐嚇至騷擾行為,已嚴重影響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與執業安全。此次教育訓練著重於醫療暴力可能涉及的醫療糾紛、醫療事故預防、爭議處理法及刑事責任等常見醫療暴力防治議題外,亦納入廉政法紀教育內容,宣導醫事人員應自律自持,遵守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建構區辨圖利與便民,強化對請託關說、利益衝突與不當影響之辨識與應處能力,並探討醫院保管民眾就醫紀錄,應如何妥善管理及維護病患隱私,以建立更堅實的廉潔與安全醫療環境。

王聖豪主任檢察官以其多年檢察實務經驗,針對醫療暴力防治及廉政法紀議題作案例分享,提供與會醫護人員及採購行政人員維護自身權益及建構區辨圖利與便民等廉政議題與法紀觀念,使同仁在合法範圍內提供更加彈性且具效率的醫療服務品質。

林副院長建中於致詞時表示,醫療服務的核心價值在於信任與尊重,而醫療糾紛與暴力事件不僅傷害醫病關係更威脅到第一線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希望透過法律保障與妥善的支援機制,使員工在遇到暴力威脅時不再孤立無援。他也感謝臺南地檢署王主任檢察官的專業指導,讓本院同仁能從實際案例中深刻理解醫療暴力的法律本質與應對對策。

本次課程參與踴躍,獲得院內各單位熱烈迴響。衛福部臺南醫院未來也將持續辦理多元形式的防暴教育與法紀宣導,期望打造一個醫病雙方相互尊重、信任、安全且安心的醫療服務環境。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2025年台灣耳科醫學會年會暨國際研討會,5日於彰化基督教醫院國際培訓中心隆重登場。本次盛會集結來自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等國的傑出耳科專家,以及台灣近55位講師與座長以及聽力師共同探討耳科新知、耳部手術、人工電子耳及數位聽力照護等主題,引領電子耳照護與聽力醫學邁向新境界,為台灣耳科醫療注入嶄新動能。

彰基電子耳基金補足健保醫療落差 照顧更多聽障患者

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長陳穆寬教授表示,作為雲林、彰化、南投地區唯一的醫學中心,彰基不僅肩負救人使命,也承擔醫學研究與教育重任。本次國際耳科研討會匯集來自全球9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深入探討耳部疾病的多元面向,包括新生兒聽力篩檢、人工電子耳植入、暈眩症以及聽神經瘤等。陳總院長強調,彰基將持續致力於提升耳科診療技術,提供患者最優質的醫療服務,並推動相關研究發展,為民眾健康貢獻最大心力。

彰基電子耳基金補足健保醫療落差 照顧更多聽障患者

2023年7月起,健保署開放補助18歲以下、雙耳極重度聽損(優耳聽力閾值 > 90 分貝)兒童進行雙側電子耳植入手術,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因不符資格或費用差額問題,難以獲得完整治療。因此,彰基於同年成立「彰基電子耳基金會」,緣起於一位罹患白血病、突發雙耳聽損的年輕患者,在總院長陳穆寬教授的關懷下,啟發出一項照顧更多族群的行動。該基金會針對65歲以下、但未符合健保補助資格的病人,經過醫療團隊評估與社工諮詢後,協助其申請費用補助,讓患者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完成手術與復健,重返「聽見美好」的世界。

耳科主任許慶輝醫師指出:彰基在陳穆寬總院長的帶領下,不僅成立了人工電子耳基金,並在過去兩年成功完成9例植入手術,醫院在耳科領域的進步有目共睹。他期盼未來能持續推動國內外的合作與創新,為患者帶來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自2012年起,衛福部全面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公費補助計畫,期望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改善嬰幼兒聽力障礙對語言與社會發展的影響。彰基早在政府推動前,即參與相關先驅計畫,長年推廣聽篩服務至中部地區,並以「一站式聽篩服務」與高準確率的追蹤管理體系著稱。

目前於彰基出生的新生兒,大多於出生後三日內完成第一次聽力篩檢,以「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檢查輕中度以上聽損。若初篩未通過,將安排於滿月時複篩;若仍未通過,則儘速安排進一步腦波檢查,以釐清為「感覺神經性聽損」或「傳導性聽損」,並於六個月內啟動助聽器與聽語療育,達到黃金治療期內的有效介入。

彰基的聽篩皆由院內專業聽力師群親自執行,篩檢品質與追蹤效率優於全國平均水準。透過這樣完善的制度,彰基得以及早發現不少有潛在需求的個案,並主動規劃後續治療與陪伴措施,真正做到與孩子一同成長、共度挑戰。

彰基聽力團隊長年堅持精準服務、創新整合,更首創「麻醉電生理檢查」技術,將麻醉室移入聽力室,造福多重障礙兒童與困難個案,提升檢查安全與準確度,並縮短診療等待時間。

蔡螢芷聽力師說明,彰基耳科聽力團隊長期致力於打造一站式的聽力篩檢服務。近年來,團隊更首創將「麻醉電生理檢查」導入聽力室,讓需要鎮靜或合併多重障礙的個案,能在安全環境中完成高品質檢查。團隊也導入「影像頭部脈衝檢查」,能更快速地協助眩暈患者進行鑑別診斷,落實全人全齡的健康照護理念。

彰基近年電子耳手術的穩定發展與整合能力,獲得耳科醫學界高度肯定,因此2025年耳科醫學會特別授權由彰基主辦獨立年會,作為推動台灣耳科醫療進步的重要據點。

台灣耳科醫學會理事長黃仲鋒教授表示,本次盛會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長陳穆寬教授及耳科醫學會秘書長許慶輝醫師的鼎力支持下成功舉辦。會議邀請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等多國專家,以及聽力師與語言治療師參與,共同促進跨領域交流,為耳科醫療發展樹立良好典範。

本屆年會除耳科醫師與手術團隊參與外,也特別規劃多場以聽力師為主軸的專題討論,包括:「台灣聽篩面面觀」、「平衡檢查技術」、「聽力學臨床實務分享」等,提供聽力師難得的學習與跨專業交流平台。

中華民國聽力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葉文英特別提到,彰基在新生兒聽力篩檢領域推動「一站式」整合服務,成效卓著,堪稱國內標竿。並感謝彰基重視此項議題及籌辦如此規模盛大的會議,成功促成醫師與聽力專業人員的跨界對話與合作,共同見證並分享這份成果。

此次大會亦安排耳科手術影片競賽、挑戰性病例討論與併發症處置經驗分享等精彩環節,期待透過實務與創新激發年輕一代醫療工作者的學習熱情與專業信念。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