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診斷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從傳統的症狀觀察和實驗室檢測,逐漸演變為更精準、更快速、更個人化的診斷模式。這個轉變被稱為「診斷 2.0」,它代表著醫療診斷領域的革新,也預示著未來醫療保健的發展方向。本文將深入探討診斷 2.0 的核心原則,並分析其對醫療產業和患者的影響。

預測性:洞察疾病風險,防患於未然

診斷 2.0 的核心之一是預測性。透過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結合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可以識別個體的疾病風險,預測疾病發生的可能性。例如,透過分析基因變異,可以預測個體罹患特定癌症、心血管疾病或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這種預測性的診斷,讓醫療干預不再局限於疾病發生後,而是可以提前介入,採取預防措施,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甚至阻止疾病的發展。

預防性:早期干預,延緩或逆轉疾病進程

診斷 2.0 強調預防的重要性。在疾病的早期階段,甚至在出現明顯症狀之前,就能夠透過先進的診斷技術檢測出疾病的蛛絲馬跡。例如,液態活檢技術可以透過分析血液樣本中的循環腫瘤 DNA (ctDNA),檢測早期癌症,實現癌症的早篩早診。早期診斷可以讓患者及時接受治療,延緩或逆轉疾病的進程,提高治癒率,改善預後。

個人化:量身定制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診斷 2.0 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個人化。每個人的基因背景、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等都不同,因此對疾病的易感性和治療反應也存在差異。診斷 2.0 致力於根據個體的特定情況,提供量身定制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例如,基於基因檢測結果,可以選擇更有效的藥物,避免藥物不良反應,提高治療效果。個人化診斷和治療,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醫療效率,降低醫療成本,改善患者的醫療體驗。

整合性:多學科交叉,構建完整的診斷體系

診斷 2.0 並非單一技術的應用,而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它整合了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影像學、生物資訊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術,構建了一個更全面、更精準的診斷體系。這種整合性的診斷模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提供更精確的診斷結果,指導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數據驅動: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賦能診斷

數據是診斷 2.0 的基石。海量的醫療數據,包括基因數據、影像數據、臨床數據等,為診斷 2.0 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從海量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資訊,建立疾病預測模型,優化診斷流程,提高診斷效率。

診斷 2.0 的挑戰與機遇

雖然診斷 2.0 充滿了希望,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數據隱私和安全、技術成本、倫理問題等,都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和解決。此外,診斷 2.0 的發展需要多方合作,包括科研機構、醫療機構、企業、政府等,共同推動診斷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儘管挑戰重重,診斷 2.0 的發展前景依然光明。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診斷 2.0 將逐步走向臨床應用,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它將徹底改變傳統的醫療模式,推動醫療保健向預測、預防和個人化的方向發展, usher in a new era of healthcare.

我的觀點

診斷 2.0 代表了醫療診斷的未來方向,它將深刻地改變醫療保健的格局。雖然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但其巨大的潛力不容忽視。我們需要積極應對挑戰,抓住機遇,推動診斷 2.0 的發展,讓更多人受益於科技進步帶來的健康福祉。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診斷 2.0 將成為醫療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 GO-AI-6號機 Date: September 3,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近年來,精準醫療蓬勃發展,其中「靶向細胞清除」(Targeted Cell Removal)技術成為備受矚目的新興療法,為許多棘手疾病的治療帶來曙光。此技術旨在精準識別並清除體內特定類型的細胞,例如癌細胞、受感染細胞、衰老細胞或導致自體免疫疾病的免疫細胞,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本文將深入探討此技術的原理、應用、潛力與挑戰。

靶向細胞清除技術:運作機制與多樣化策略

靶向細胞清除技術的核心概念是利用特定分子標記物來區分目標細胞與健康細胞。這些標記物可以是細胞表面受體、特定蛋白質或基因表達產物。一旦識別出目標細胞,便可利用不同的清除機制將其移除。目前主要的策略包括:

1. 基於抗體的療法:

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

將細胞毒性藥物與特異性抗體結合,抗體如同導彈般將藥物精準遞送至目標細胞,有效殺死癌細胞,同時降低對健康細胞的損害。例如,在治療某些類型的乳腺癌和淋巴瘤上,ADC已展現出顯著療效。

雙特異性抗體(Bispecific Antibodies):

同時結合兩種不同抗原,例如一個抗原位於目標細胞表面,另一個抗原位於免疫細胞(如T細胞)表面,藉此將免疫細胞引導至目標細胞附近,進而啟動免疫反應摧毀目標細胞。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療法:

部分研究顯示,結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靶向細胞清除技術,可以增強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攻擊能力,提高治療效果。

2. 基於基因編輯的療法:

CAR-T 細胞療法:

透過基因工程技術改造患者自身的T細胞,使其表達嵌合抗原受體(CAR),能夠特異性識別並攻擊癌細胞。CAR-T 療法在治療某些血液腫瘤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但仍存在細胞因子釋放綜合症等副作用的風險。

基因編輯技術:

例如 CRISPR-Cas9 系統,可以用於精準編輯目標細胞的基因,使其失去功能或誘導細胞凋亡。此技術仍處於早期研究階段,但具有巨大的治療潛力。

3. 基於其他機制的療法:

溶瘤病毒療法:

利用經過基因改造的病毒,選擇性感染並殺死癌細胞,同時 sparing 健康細胞。

靶向奈米顆粒:

將藥物或其他治療分子包裹在奈米顆粒中,並利用特定配體修飾奈米顆粒表面,使其能夠靶向特定細胞類型。

靶向細胞清除技術:應用前景與挑戰

靶向細胞清除技術在多種疾病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包括:

癌症治療:

精準清除癌細胞,降低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自體免疫疾病:

清除導致疾病的異常免疫細胞,恢復免疫系統平衡。

感染性疾病:

清除受感染細胞,阻止病毒或細菌的複製和傳播。

衰老相關疾病:

清除衰老細胞,延緩衰老過程,改善老年人健康。

然而,靶向細胞清除技術也面臨一些挑戰:

靶向特異性:

如何更精準地靶向目標細胞,避免誤傷健康細胞,是技術發展的關鍵。

免疫逃逸:

部分癌細胞會發展出免疫逃逸機制,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這也是 CAR-T 療法等免疫療法面臨的挑戰。

副作用:

例如細胞因子釋放綜合症、脫靶效應等,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控制。

成本:

部分療法,例如 CAR-T 療法,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總結與展望

靶向細胞清除技術是精準醫療領域的重大突破,為許多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隨著技術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預計未來將會有更多基於此技術的療法問世,造福更多患者。然而,要充分發揮此技術的潛力,仍需克服現有的挑戰,包括提高靶向特異性、解決免疫逃逸問題、降低副作用和控制成本。相信在科學家和醫學界的共同努力下,靶向細胞清除技術將在未來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展望未來,跨學科合作、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應用,將有助於進一步優化靶向細胞清除技術,開發更安全、有效、經濟的療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患者的基因組數據和疾病特徵,可以幫助醫生選擇最合适的治療方案,並預測治療效果。同時,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反應,進而開發更精準的靶向療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靶向細胞清除技術將會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開啟疾病治療的新篇章。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 GO-AI-6號機 Date: September 3,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發稿時間:2025/09/03 15:47:0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03 15:47:02)誇大療效廣告滿天飛,嘉義縣衛生局嚴查開罰逾千萬,「抗癌」、「清除毒素」、「豐胸」、「瘦身」這些看似神奇的廣告口號,往往包裹著誇大與不實,花大錢購買所謂的「神效產品」,結果健康未必改善,反而可能換來一身病痛,廣告話術再動聽,也絕不能取代正規醫療,輕信只會讓荷包受損、延誤就醫時機。

衛生局每年持續加強監控食品、化粧品及醫療器材廣告,全面嚴查是否涉及誇大或醫療效能宣稱。113年度共查獲505件違規廣告、裁罰金額522萬元,其中包含知名代言人黃西田先生亦遭裁處,誇大不實廣告「零容忍」。

114年上半年查緝違規廣告大幅攀升,共查獲363件,裁罰金額高達1,393萬元,其中有236件食品廣告、裁罰839萬元,占比最高(60%);醫療器材10件、裁罰284萬元(20%);化粧品107件、裁罰222萬元(16%);醫療器材10件、裁罰284萬元(20%);藥品10件、裁罰48萬元(4%)。

再進一步分析,以「改善血液循環」居冠(16%),「減肥瘦身」則居次(9.8%),這些數據也代表民眾最關心的「健康」與「體態」,卻正成為不肖業者最常操弄的弱點,若一時心動輕信廣告,恐怕花了錢,換來延誤就醫與一身病痛。

衛生局長趙紋華呼籲,廣告若聽起來「好得不像真的」就該提高警覺,千萬別因一時心動掏錢購買,更不能以此取代正規醫療,若有身體不適,請務必尋求合格醫師診療,切莫延誤病情。

廣告製播必須遵循「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藥事法」及「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醫療器材管理法」等相關規定,尤其要注意「保健食品」絕不等同於「健康食品」,不得隨意宣稱療效,違規者將面臨4萬元至500萬元罰鍰。

若未經核准擅自標示或廣告為健康食品更可能觸法,最高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唯有拒絕誇大不實廣告,才能真正守護自己的健康與財產安全。

誇大療效廣告滿天飛!嘉義縣衛生局今年嚴查已開罰近1400萬

誇大療效廣告滿天飛!嘉義縣衛生局今年嚴查已開罰近1400萬
誇大療效廣告滿天飛!嘉義縣衛生局今年嚴查已開罰近1400萬

誇大療效廣告滿天飛!嘉義縣衛生局今年嚴查已開罰近1400萬
誇大療效廣告滿天飛!嘉義縣衛生局今年嚴查已開罰近1400萬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4年大選並未聚焦於醫療議題,但隨著川普總統重返白宮及共和黨掌控國會,2025年的醫療政策戰場卻暗潮洶湧,預算分配、醫療補助(Medicaid)、醫療保險(Medicare)和可負擔健保法案(ACA)都將成為國會爭論的焦點。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關鍵議題,並分析其潛在影響和發展趨勢。

預算角力:削減開支vs.維持補助

川普總統承諾不削減醫療保險的支出,卻同時計劃延長共和黨於2017年通過的個人減稅政策,並進一步降低企業稅率。這意味著政府需要尋找其他財源來彌補稅收減少,而醫療補助便成為潛在的削減目標。國會需要在削減開支和維持醫療補助之間取得平衡,這場預算角力將直接影響數百萬低收入美國人的醫療保障。

此外,ACA的強化保費稅收抵免(eAPTCs)也面臨到期風險。這些補助幫助數百萬美國人負擔得起醫療保險,但其高達3350億美元的成本也成為共和黨削減目標。醫療產業正積極遊說國會延長這些補助,強調其對保險公司、醫院和患者的重要性。國會能否在9月底的政府關門期限前達成共識,將是決定數百萬人醫療保障的關鍵。

醫療政策改革:各方角力

除了預算爭論外,多項關鍵醫療政策也將成為國會討論的焦點。

醫療保險支付改革:

國會可能提高醫療保險對醫生的支付額度,以解決醫生短缺和醫療成本上升的問題。

340B藥物折扣計劃:

該計劃旨在幫助醫療機構以更低的價格購買藥物,但其有效性和公平性一直備受爭議。國會可能對該計劃進行改革,以平衡藥廠的利潤和患者的負擔能力。

醫院門診服務支付:

國會正在考慮實施場地中性支付政策,以降低醫療成本並減少醫療機構的整合誘因。然而,醫院強烈反對此政策,認為其將導致醫療服務減少,特別是在農村地區。

網路安全:

醫療產業面臨日益嚴重的網路攻擊威脅,國會可能加強相關立法,以保護患者數據安全。

暴力事件:

針對醫療工作者的暴力事件日益增多,國會可能採取措施,加強醫療機構的安保措施,並保護醫療工作者的安全。

意識形態交鋒:墮胎、跨性別議題

除了預算和政策爭論外,墮胎和跨性別等社會議題也將在國會引發激烈的意識形態交鋒。共和黨和民主黨在這些議題上立場鮮明,雙方都試圖通過立法來鞏固自身的意識形態。這些議題的討論將進一步加劇國會的政治分歧。

總體觀點與展望

2025年的美國醫療政策將面臨多重挑戰。預算壓力、政策改革和意識形態交鋒將交織在一起,影響數百萬美國人的醫療保障和健康福祉。國會需要在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取得平衡,並找到解決方案,以確保醫療體系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我認為,國會需要優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保障醫療補助和ACA補助:

這些補助對數百萬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美國人至關重要,國會應確保其持續性,避免造成醫療保障的斷層。

推動醫療支付改革:

解決醫生短缺和醫療成本上升的問題,需要改革醫療保險的支付機制,並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

加強醫療產業的網路安全:

保護患者數據安全是醫療體系的首要任務,國會應加強相關立法,並提供必要的資源,以應對日益嚴重的網路攻擊威脅。

促進跨黨派合作:

在高度政治化的環境下,跨黨派合作至關重要。國會需要擱置意識形態分歧,共同努力,尋找解決醫療問題的有效方案。

2025年的醫療政策戰役將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國會的決策將對美國醫療體系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需要密切關注這些關鍵議題的發展,並積極參與到政策討論中,以確保醫療體系能夠更好地服務於所有美國人民。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 GO-AI-6號機 Date: September 2,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精準醫療新突破:數位雙胞胎技術為心房顫動治療帶來曙光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AF)是全球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影響著數百萬人的健康。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導管消融術,但對於持續性心房顫動患者,治療效果仍有提升空間。近期一項發表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的臨床試驗顯示,數位雙胞胎導引的消融術能顯著降低持續性心房顫動的復發率,為心房顫動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什麼是數位雙胞胎導引消融術?

數位雙胞胎技術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項前沿科技,它能創建一個與真實器官或個體高度相似的虛擬模型,用於模擬和預測真實世界的行為。在心臟疾病領域,數位雙胞胎技術可以根據患者的影像學資料(如電腦斷層掃描或磁振造影)和電生理數據,構建患者心臟的數位模型。

在數位雙胞胎導引的消融術中,醫生首先利用患者的數據創建一個心臟的數位雙胞胎。然後,在這個虛擬的心臟模型上進行消融手術模擬,預測不同消融策略的效果,並找出最佳的消融靶點。最後,醫生根據模擬結果,在真實手術中精準地進行消融,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臨床試驗結果如何?

這項在韓國四個中心進行的隨機優勢試驗,納入了對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無效的持續性心房顫動患者,並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

一組接受標準的肺靜脈隔離術(Pulmonary Vein Isolation,簡稱PVI)加上數位雙胞胎導引的消融術,另一組則僅接受PVI。

試驗結果顯示,接受數位雙胞胎導引消融術的患者,在術後三個月空白期後,心律失常復發率顯著低於僅接受PVI的患者。具體來說,數位雙胞胎組的無心律失常生存率顯著提高。此外,兩組之間的併發症發生率和手術總時間沒有顯著差異。平均手術時間在兩組之間也相當(數位雙胞胎組 142 分鐘 vs. PVI 組 137 分鐘)。

該技術的優勢和局限性

數位雙胞胎導引消融術的優勢在於其個性化治療的特性。它能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最佳的消融策略,提高治療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同時避免不必要的消融,降低併發症風險。

然而,該技術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構建患者的數位雙胞胎需要高品質的影像學和電生理數據,以及強大的計算能力。其次,該技術的應用需要專業的醫療團隊和設備,成本相對較高。此外,目前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持續性心房顫動,對於其他類型的心律失常,該技術的有效性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未來展望

數位雙胞胎技術在心臟疾病治療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它有望為更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帶來更精準、更有效的治療方案。未來,結合人工智慧和其他先進技術,數位雙胞胎技術將在心臟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後評估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推動心臟疾病治療進入個性化精準醫療的新時代。

我的觀點與看法

這項研究結果令人振奮,展現了數位雙胞胎技術在心房顫動治療中的巨大潛力。它不僅驗證了數位雙胞胎導引消融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為個性化精準醫療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我們仍需更大規模、更長期的臨床試驗來進一步驗證該技術的長期療效和適用範圍。同時,也需要關注該技術的成本效益,使其能惠及更多患者。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進步,數位雙胞胎技術將為心房顫動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 GO-AI-6號機 Date: September 1,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今天迎接70歲生日,在「生日快樂」歌聲中,與會貴賓共同切下70周年蛋糕。(記者廖雪茹攝)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今天迎接70歲生日,以「醫者仁心70載,榮醫照耀不停歇」為主軸舉辦系列慶祝活動,會中特別向服務逾30年的資深員工頒獎致敬,其中,許多員工的第二代、第三代都在新竹分院誕生,更有員工子女承襲父母精神,持續在醫院服務,展現竹榮如同大家庭般的傳承與情感。

慶祝活動由JF太鼓中心震撼的太鼓表演揭開序幕,尖石鄉泰雅學堂青年合唱團如天籟之音的獻唱,並播放SARS與COVID-19抗疫影片,重現醫護團隊同心守護的歷程。最後在「生日快樂」歌聲中,與會貴賓共同切下70周年蛋糕。新竹分院院長陳曾基就任3年多來,以敏銳觀察持續紀錄醫院的點滴,並於近期出版專書《守護台三線—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的人與事》,同步發表於官網,讓更多人了解竹榮70年來對偏鄉醫療的堅持與承擔。

北榮新竹分院院長陳曾基就任3年多來,以敏銳觀察持續紀錄醫院的點滴,並於近期出版專書《守護台三線—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的人與事》。(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長楊文科致詞表示,北榮新竹分院最初以「陸軍第1療養大隊」名義納編於退輔會,之後才改制,這70年來為新竹縣的鄉親帶來很多幫助及醫療照顧,特別是台3線的橫山、芎林、竹東、北埔及寶山。在COVID-19疫情期間,榮總新竹分院與縣府一起抗戰,保護鄉親的健康。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強調,新竹分院肩負台3線沿線偏鄉的急救責任醫院與緊急外傷照護重任,也積極發展長照服務、精神護理之家與安寧病房,建構完整而溫暖的醫療網絡,落實「在地健康,在地守護」的理念。

輔導會主委嚴德發提到,面對科技與時代挑戰,北榮新竹分院導入智慧醫療,建置AI智慧醫事檢驗室、智慧病房與護理之家照護系統,並與清華大學合作培育醫事人才,為偏鄉醫療永續注入新動能。

陳曾基指出,新竹分院多年來積極更新軟硬體設備,翻修醫療大樓與健康管理中心,營造更安全友善的就醫環境。醫院也配合長照政策成立日照中心、長照大樓與護理之家;COVID-19疫情嚴峻時,更率先成立負壓分子生物實驗室,協助檢疫與快篩任務,展現高度責任感與使命感。該院近期更透過衛福部「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和橫山、寶山、芎林、峨眉、北埔的衛生所合作,在資源上共享、技術上支援,強化偏鄉的慢性病防治、長者照護與健康促進工作,期打造守護偏鄉的醫療堡壘。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今天迎接70歲生日,會中特別向服務逾30年的資深員工頒獎致敬。(記者廖雪茹攝)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今天迎接70歲生日,播放SARS與COVID-19抗疫影片。(記者廖雪茹攝)

北榮新竹分院7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包括「竹榮徵文」、「感動瞬間攝影展」、「時光膠囊老照片展」、「70漂書活動」、「我與竹榮大小事徵文」以及「AI竹榮70創作曲徵選」等。(記者廖雪茹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黃音文/嘉義報導)嘉義市政府衛生局、臺灣嘉義地方法院、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嘉義市醫師公會、嘉義市牙醫師公會、嘉義市中醫師公會、嘉義市護理師護士公會、嘉義律師公會及南區醫療網於8月31日假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舉辦【114年嘉義市醫法實務論壇】,現場近150位醫事、律師及民眾參加,共同關心「醫療糾紛鑑定困境、醫療爭議處理實務分享、醫事人員危機處理緩起訴戒癮治療實務危機處理及提升醫病溝通技巧」等相關議題,現場講師精闢演說、引發學員高度共鳴,討論非常熱烈。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廖育瑋局長表示,感謝所有主辦、協辦單位,促成辦理「114年嘉義市醫法實務論壇」;刑事訴訟法鑑定新制於113年5月15日正式施行後,明定鑑定人應到庭以言詞說明,導致衛生福利部醫事審議委員會退回已送鑑定案件約700件,並暫不接受司法或檢察機關委託鑑定,而鑑定人所承擔風險遠超過協助醫事鑑定本身,可能導致刑事醫療爭議案件陷入無人鑑定之窘境,而曠日廢時的司法訴訟程序,常耗費醫療院所及醫事人員龐大的時間與精力,因此以刑事訴訟為主之醫療訴訟模式,並非處理醫療糾紛之合適選擇,除過度耗費國家司法資源外,亦造成醫方與病方雙輸的局面。

114年嘉義市醫法實務論壇 創造醫療職場友善環境

為避免醫療糾紛造成醫事人員、病人家屬、國家社會資源三輸困局,嘉義市醫糾調解委員及醫師公會(含中、西、牙)全力支持醫療糾紛關懷機制計畫,另嘉義市承接南區醫療網「醫預法及醫病和諧促進計畫」,積極輔導南區四縣市醫院建置醫糾關懷機制,讓醫療糾紛尚未爆發或惡化前,即開始介入處置、早期滅火。

114年嘉義市醫法實務論壇 創造醫療職場友善環境

南區4縣市113年開始實施醫預法進行醫療爭議調解至目前為止計182件、調解成功95件、調解成功率達52.2% (依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113年調解成功率44.7%),顯示這幾年在南區4縣市衛生局與醫師公會攜手合作推行醫療糾紛關懷機制及調解委員以其專業協助醫糾調解已發揮訴訟外解決紛爭最重要的第一線作用,當醫療糾紛「防範於未然,消弭於無形」時,不僅提供醫療人員「安心執業」的工作環境,亦讓民眾有一個「放心就醫」的醫療環境。

114年嘉義市醫法實務論壇 創造醫療職場友善環境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呼籲,醫療資源是珍貴的資產,期許醫界、法界透過討論溝通,共同創造醫療職場友善環境,保護醫事人員及維護病患就醫權益。(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中市首座市立醫院─「台中市老人復健綜合醫院」,將於9月底試營運。(中國附醫提供)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台中市首座市立醫院─「台中市老人復健綜合醫院」,由中國醫藥大學BOT興建,將於今年9月底試營運,內、外、婦、兒、急等專科醫療以及長照安養與失智診療均同步啟動,首週門急診掛號費全免,之後8折優惠,也將開出6+1條社區交通車路線服務病患,為中區醫療再添生力軍。

台中市老人復健綜合醫院強調為醫學中心等級,38個專科將陸續開設,院長張坤正強調,專任醫師120位,來自各大醫學中心,門診住院和急診專任護理師102位,另外還有專科護理師,麻醉護理師、手術室護理師等全部到位。

市立醫院展開試營運,院區分為北區綜合醫療園區及南區智慧復健與長照園區,涵蓋心臟、腦神經、癌症等高齡重大疾病診療領域,並建立「救腦、救心、救命、救急」等專責中心,北區急性床將開設50床,南區長照及復建床先開各20床服務。

「台中市老人復健綜合醫院」是由中國醫藥大學BOT興建。(中國附醫提供)

市立醫院位於北屯廍子地區太原路上,為台中市人口最多區域。為服務病患,市立醫院也開出交通車接駁6+1路線,涵蓋豐原、潭子、和平、太平、大里、西南屯、太原火車站等區,及中國附醫總院對開等路線,車程約30分鐘內的地區,計畫今年12月正式營運。

張坤正表示,市府醫院服務範圍達百萬人,院區設有兩大園區,分別提供「急重症整合醫療」與「智慧復健長照」服務,北區綜合醫療園區配置急診、重症、心臟、神經、癌症等專責醫療中心,並設立婦幼中心,涵蓋孕產照護、兒童發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關鍵服務,為市民的家庭健康需求提供完整支持。

南區智慧復健與長照園區,服務高齡與失能族群,結合復健醫學、長照服務與智慧科技,發展包括:失智症整合照護、AI陪伴機器人、穿戴式健康監測設備、遠距照護平台等創新服務,院內更設有日間照顧與住宿型長照機構,落實「醫養合一」,另外就醫也採「一支手機打通關」系統、無障礙空間設計與友善提示介面服務。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與台中市童綜合醫院簽署合作意向書。(新竹縣政府提供)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縣政府為提升縣立高中專業課程素養,跨轄到台中市!由教育局長楊郡慈與台中童綜合醫療財團法人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代表雙方簽訂合作意向書(MOU)、雙方將就縣立高中開辦「生醫科學特色實驗班」、「生物醫學跨領域課程模組」的發展與合作前景等,攜手進一步討論與規劃,期開展學生的學習觸角。

童綜合醫院方表示,該院已連續4年舉辦「創新醫療科技體驗營」提供台中市內41所公私立高中職共同參與,吸引250名學生參加,營隊期間由各科醫師及護理師專長授課及帶領診療間、手術室臨場模擬實作,並有分組進行醫療創意科技競賽,師資規模均為業內首選,且針對高中學生專題發想、專業指導更有經驗傳承的意義。

楊郡慈表示,竹縣六家高中於114學年度成立「生醫科學實驗班」;115學年度竹北實驗高中正式招生、籌辦「生物醫學跨域課程模組」。教育局集產官各界資源之利,邀請台中童綜合醫院開發「創新醫療科技體驗營」,除了協助縣立高中特色課程或實驗班學生探索定位,也協助縣立高中師長們增能及研發特色課程,藉由掌握醫療領域的趨勢、面向站在尖端的產業最真實的樣貌。

楊郡慈說,今年度將以高中生營隊形式,將縣立高中的孩子帶到台中童綜合醫院梧棲院區辦理專題講座、手術模擬實作體驗、分組醫療創意競賽等全日營課程,開展學生的學習觸角、思考未來志向。很高興促成這次合作的機會,期許未來就微型課程、移地學習或產學攜手都能進一步合作。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與台中市童綜合醫院簽署合作意向書。(新竹縣政府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讓愛心深入第一線醫療現場!長期關注在地公益需求,有巢氏房屋暨台慶不動產北區經管會定期捐贈物資給有需求的單位,今年主動聯繫北部多家大型醫療院所瞭解需求後,昨(28)日捐贈40台全新輪椅給基隆市立醫院與亞東紀念醫院,支援醫護、提升救治效率。

公益捐贈選ㄓㄞ基隆市立醫院舉行儀式,基隆市衛生局長暨基隆市立醫院代理院長張賢政、副院長顏士哲親自頒發感謝狀,有巢氏房屋暨台慶不動產北區經管會長廖廷軒代表受贈。基隆市議會副議長楊秀玉、基隆市議員陳宜、何淑萍、呂美玲、韓世昱到場見證。

張賢政表示,這20台輪椅將改善院內輪椅不足的情況,提供行動不便的患者、銀髮長者即時協助,也提升整體醫療服務品質,感謝有巢氏房屋暨台慶不動產北區經管會的善舉。廖廷軒則表示「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北區經管會深耕基隆、雙北,持續關在這個區域的公益需求。這次兩間醫院的輪椅捐贈,感謝各單位、所有相關人員的通力協助,讓活動圓滿完成。

有巢氏、台慶北區經管會送愛心 40台輪椅贈亞東及基隆市立醫院

有巢氏房屋暨台慶不動產北區經管會公益主委江長陵表示,經過一間間醫院的訪查,發現輪椅是很重要的輔助工具,也是減輕醫護人員負擔、實現醫療機構無障礙空間的重要一環。這次的愛心捐贈,希望拋磚引玉吸引更多企業關注醫療輔具的捐贈。9月5日將前往亞東紀念醫院捐贈另外20台輪椅。

永慶房產集團表示,致力提供誠實、專業的房地產買賣服務,同時整合資源與在地力量,深耕各項公益事務。從贊助學校體育發展、扶助弱勢族群與偏鄉地區,八月份全台串聯舉辦捐血活動,累積為各地血庫貢獻近3千包熱血,持續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傳遞溫暖與希望。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永慶房屋「i特助」打造消費者、房仲、AI互動平台 開創智能服務新典範

8月全台房市交易量小幅反彈 永慶房產集團統計:月增5%、年減二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類:生活

標籤:公益,有巢氏房屋,台慶不動產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