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雲林縣「守護者聯盟」獲WITSA 創新醫療應用獎/翻攝照片

雲林縣消防局聯合雲林縣衛生局及國立臺灣大學雲林分院,攜手推動創新急救醫療整合計畫「守護者聯盟:透過韌性數位醫療模式為偏鄉醫療賦能(Guardian Alliance: Empowering Rural Healthcare Through Resilient eHealth Emergency Systems)」,榮獲有「資通訊界奧斯卡獎」之稱的 WITSA 全球資通訊科技卓越獎(WITSA Global ICT Excellence Awards) 中的 創新 e 醫療應用獎(Innovative eHealth Award)首獎,代表台灣在智慧醫療與公共安全領域拿下國際級殊榮。

本獎項由中華民國資訊軟體服務商業同業公會(TISSA)與世界創新科技與服務聯盟(WITSA, World Innovation,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Alliance)共同主辦,8月19至20日在台北喜來登大飯店舉行首屆「2025 WITSA全球AI高峰會」,並於頒獎晚宴上揭曉年度全球資訊科技應用傑出貢獻獎。

雲林縣府指出,2025年共有來自21個國家、130個隊伍參賽,競爭激烈。雲林縣所推動的「守護者聯盟」計畫脫穎而出,成功贏得全球評審青睞,奪下創新e醫療應用獎首獎,不僅是「雲林經驗」的國際肯定,更是該獎項自設立以來,首次由非六都的地方政府機關獲得此項殊榮。

縣府表示,「守護者聯盟」計畫以5G、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技術為基礎,建構出一套跨部門協作的韌性急救系統,透過遠距醫療技術,即時連線醫療院所,並結合微波通訊、數位無線電與5G智慧救護車,系統可即時執行院前超音波與心電圖檢查,大幅提升判斷準確性與應變效率。此一整合系統不僅有效縮短急救反應時間、提升到院前救護成功率,更強化消防與醫療單位間的資訊整合與協同運作能力,展現地方政府於智慧治理與醫療創新上的卓越實踐。

雲林縣消防局表示,「守護者聯盟」目前已在全縣全面推行,推動成效卓著並持續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涵蓋「健康與福祉」、「永續城市」、「氣候行動」及「全球夥伴關係」等指標,該計畫具體展現科技如何讓每一位民眾都能享有更安全、快速與公平的醫療照護。

縣府表示,本次獲獎不僅彰顯雲林縣在醫療品質提升與數位治理上的前瞻視野,也突顯台灣在全球智慧醫療應用領域的創新實力與國際影響力,未來將持續整合公私部門資源,深化科技應用,為縣民打造健康、永續、樂活的智慧城市典範。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Yushan AI 宣布與英屬維京群島註冊的艾登體系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併備忘錄(MOU),計畫整合艾登體系 DocterSmile 品牌內的三家牙醫診所 — 屏東新美牙醫、屏東晴美牙醫與屏東粹美牙醫,作為打造智慧診所生態系的首個試金石,這不僅是企業整合行動,更是一場針對台灣醫療營運邏輯的重新設計與實驗。

Yushan AI攜手DocterSmile 一場從基層牙醫診所開啟的AI醫療創新。(圖:業者提供)

從日常出發:AI 如何真正落地診所?


Yushan AI 的地端大語言模型將部署於基層診所現場,協助完成診間醫療記錄、醫療數據統整、數位病歷生成、醫療數據分析、智能客服、病友溝通回訪與數位多媒體衛教等任務。Yushan AI 的系統支援地端離線與區域網路運作,確保病友隱私以及就醫資訊的機隱性,同時藉助 AI 的即時運算將基層診所日常的低效流程轉為標準化、可預測、可追蹤的運營節奏。

選擇艾登體系 DocterSmile 的理由

Yushan AI 在眾多潛在合作對象中選擇艾登體系 DocterSmile,主要基於四個理由:

首先,艾登體系 DocterSmile 具備高度制度化與標準化營運流程,具備接入 AI 系統的良好基礎。

第二,艾登體系 DocterSmile 團隊具有雙語與國際醫療觀察經驗,理解科技導入的複雜性,並具備與技術團隊協同優化的能力。

第三,艾登體系 DocterSmile 在地深耕,於屏東擁有高度社區信任與民眾黏著度,有利於新技術的試驗與迴響。

第四,艾登體系 DocterSmile 團隊具備實驗精神與組織韌性,從一開始即主動提出希望參與 AI 模型共創,讓整合具備對等的文化基礎。

正如艾登體系 DocterSmile 執行長陳登偉醫師所說:「Yushan AI 選擇的不僅是幾家普通牙醫診所,而是一個願意改變,希望規模化永續經營與對接資本市場資源的團隊;不是短期的合作對象,而是可以一起達成醫療營運標準化、客服行銷效率化與稅務財務合規化的夥伴。」

從論壇走向政策:公共力的回應與期待

今年 3 月 27 日,Yushan AI 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產業論壇,邀請立法委員蘇巧慧、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等重量級嘉賓。論壇中,Yushan AI 首席科學家田江森博士首次闡述地端模型與領域特化 AI 的重要性,蘇委員與石署長皆正面回應期待 AI 醫療能成為政策沙盒、健保流程改革與制度創新的重要推力。

策略與股東支持

Yushan AI 與 DocterSmile 的結合與合併案,獲得 Yushan AI 的兩位核心股東—墨石資本創辦人張義發先生與策略投資人呂世光先生的全力支持,張呂二人不僅提供資本支持,更參與整合架構、國際法規協調與資源佈局。

未來展望

Yushan AI 預計在 3 年內前完成 30 家牙醫與醫美診所模組化複製,佈建智慧醫療網絡,並同步開展國際授權與技術輸出。Yushan AI 也正與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洽談啟動沙盒制度,打造可被制度支持的 AI 醫療架構。這不只是一份合併新聞,而是智慧醫療新秩序的開始。Yushan AI 正以 AI 為核心、制度為骨幹、就醫民眾為尺度,重塑醫療的本質與信任。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MoneyDJ新聞 2025-08-20 16:16:00 蕭燕翔 發佈

硼中子捕獲治療(BNCT)治療廠商禾榮科(7799)即將上市。總經理沈孝廉(附圖中)表示,與中國醫大合作已在國內累積百例的治療實例,預計今年底完成收案,順利將於明年底取得BPA(含碘藥物)藥證,2027年得以整合藥械合一進入常規醫療領域。而與北榮的合作案,已在建物動工階段,2027年第二季可望完成機台建置開始治療。

禾榮科AB-BNCT(加速器型硼中子捕獲治療)系統開發,整合自清華大學與工研院之關鍵專利與技術,後成功改善中子源取得問題,加上相對競品低功率高中子通道的特性,被經營團隊視為是更具進入正式醫療的利基。

沈孝廉表示,公司已先取得BNCT的醫材認證,後與中國醫大新竹院區自2019年開始合作,2024年11月啟動BPA藥物臨床收案至今,已累積100多例的收案,期待今年底能完成所有收案,順利則會在明年底取得藥證,2027年進入藥械合一的正式醫療領域。另公司也計畫今年底啟動FBPA(正子診斷藥物開發)的臨床計畫。

根據市調機構GII指出,全球放射治療市場需求預計將從2023年的80.3 億美元增至2032年近239.7億美元,2024-2032 年研究期間複合年成長率為12.92%。BNCT 雖仍處於早期階段,但隨著技術成熟與臨床成果累積,正逐步從研究型療法轉化為臨床常規應用,有望成為放射治療主流技術之一,並成為推動整體市場擴張的核心動能。

禾榮科掌握亞洲市場先行者定位,積極布局全球市場,短期將鞏固台灣設施佈局與臨床證據,強化治療實績與技術信任度;中期將以新加坡、泰國與越南等亞太新興市場為主要推進區域,透過策略聯盟與示範中心複製臺灣成功模式,長期目標則是推向歐美市場,爭取當地法規認證與商業落地,朝全球BNCT領導品牌邁進。

延伸閱讀:

楊泮池:期政策加速台灣創新研發商業落地

保瑞H1 EPS 19.5元;今年新增在手訂單創新高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王世典院長屆滿辭行 縣府揭示金門醫療新藍圖


發布日期:


記者:

李映蓉/縣府報導。


點閱率:119


縣長陳福海感謝王世典院長任內對金門醫療的奉獻。
(薛子軒攝)


縣長陳福海感謝王世典院長任內對金門醫療的奉獻。
(薛子軒攝)

縣長陳福海感謝王世典院長任內對金門醫療的奉獻。
(薛子軒攝)


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院長王世典任期將屆,18日特別前往縣府,於縣長室向縣長陳福海辭行。副院長陳根雄、陳義榮以及衛生局代理局長李金治均陪同出席。縣長代表全縣鄉親感謝王院長任內對金門醫療的奉獻,並藉此機會提出金門醫療未來的整體方向,強調縣府將持續推動,讓鄉親享有更完整、更具韌性的健康照護。
陳福海縣長指出,王世典院長任內展現專業,為金門醫院營運及醫療品質的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他認為,金門醫療最大的課題在於如何讓服務不中斷,並縮短與本島的差距。未來縣府將積極推動「醫生動、病人不動」的模式,讓專業醫師跨海來金門服務,減少鄉親舟車往返的辛苦;同時也會整合軍方與中央資源,逐步推進花崗石醫院的活化與再利用,進一步強化金門醫療的量能與完整性。
在辭行會中,王世典院長回顧服務金門的歷程,並特別感謝縣府與醫護團隊的支持。他說,雖然金門醫療條件有限,但同仁始終秉持使命守護鄉親健康,這份精神令人感佩。他深信,未來在縣府政策的推動與醫院團隊的努力下,金門醫療必能持續前行,並邁向更完整與紮實的發展方向。
針對醫療後續的推動,衛生局代理局長李金治表示,王院長在任期間的努力有目共睹,帶領團隊提升醫療服務能量,奠定了良好基礎。未來衛生局將全力配合醫院,補齊專科醫師人力,持續作為醫療團隊的堅強後盾,並積極協調各項資源,推動金門醫療在量能補強的同時,也兼顧品質提升。
此外,陳福海縣長也提出,未來花崗石醫院將納入活化再利用的規劃方向,期望結合醫療功能,發揮更大價值。他強調,這項構想已獲軍醫局正面回應,縣府將積極推動專案研究,並以分階段方式落實,讓這處歷史建築在保留原有精神的同時,也能成為金門醫療量能的重要支點。
在治理思維方面,陳福海縣長指出,醫療是縣政的重要核心,縣府與醫院必須緊密合作,才能發揮最大效益。他強調,縣府將持續提供資源支援,同時建立明確的目標與要求,確保各項醫療計畫能有序推進並達到實際成效。他期望透過制度化的協作與監督機制,讓醫療團隊在專業與行政之間取得良好平衡,進一步凝聚力量,形成穩健而持續的發展。
談及未來方向,陳縣長進一步指出,縣府將持續爭取中央政策支持,推動更多醫療資源導入。他認為,金門的特殊位置與條件,使其在中央政策上具有被看見的機會,若能妥善規劃並積極整合資源,就能為地方醫療注入外部能量,形成更完整的照護體系。
最後,陳福海縣長代表金門鄉親,再次感謝王世典院長的奉獻。他表示,醫療是鄉親最直接的需求,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讓民眾切實感受到安心與信任。縣府將持續補足專科缺口,整合中央與軍方資源,讓金門醫療體系更穩定、更有韌性。他期待新團隊延續基礎,再創新局,與縣府攜手合作,共同打造一個更完整、更有保障的金門醫療未來。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深入腎臟微觀世界:解鎖精準醫療新鑰匙

腎臟,這個沉默的器官,默默地肩負著過濾血液、排除廢物、調節血壓等重要功能。然而,各種腎臟疾病卻威脅著全球數百萬人的健康。過去,由於對腎臟細胞類型及其功能的了解有限,腎臟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一直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今,隨著科學家們對腎臟細胞圖譜的深入探索,新發現的腎臟細胞類型正為腎臟疾病的精準治療開啟一扇希望之門。

突破傳統認知:單細胞技術揭示腎臟細胞多樣性

以往,科學家們主要依靠形態學和有限的分子標記來區分腎臟細胞類型。然而,這種方法難以捕捉細胞的異質性,也限制了對腎臟功能的深入理解。近年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scRNA-seq)的發展 revolutionized 了腎臟研究領域。通過分析單個細胞的基因表達譜,科學家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識別和分類不同的腎臟細胞類型,揭示了腎臟內部驚人的細胞多樣性。

例如,過去被認為是同質的近端小管細胞,現在被發現是由多個亞型組成,它們在代謝、轉運和對損傷的反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特性。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些全新的腎臟細胞類型,以及一些罕見的細胞亞群,這些發現都為理解腎臟疾病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新的線索。

精準醫療曙光:從細胞層面理解腎臟疾病

新發現的腎臟細胞類型不僅豐富了我們對腎臟結構和功能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它為腎臟疾病的精準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和策略。

腎臟疾病的精準診斷:

通過分析患者腎臟組織中的細胞類型組成和基因表達模式,可以更精確地診斷腎臟疾病的亞型,並預測疾病的進展和治療反應。例如,某些特定細胞類型的缺失或功能異常可能與特定的腎臟疾病亞型相關,這有助於醫生制定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腎臟疾病的靶向治療:

針對特定腎臟細胞類型開發靶向藥物,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疾病進展,並減少副作用。例如,如果某種腎臟疾病是由特定細胞類型的功能異常引起的,那麼針對該細胞類型開發的藥物可以更精確地作用於病灶,避免對其他健康細胞造成損害。

腎臟再生醫學的發展:

通過深入了解腎臟細胞的發育和分化過程,科學家們可以開發新的方法來促進腎臟組織的再生和修復。例如,利用幹細胞技術可以定向分化出特定的腎臟細胞類型,用於替代受損的腎臟組織,為終末期腎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儘管新發現的腎臟細胞類型為腎臟疾病的治療帶來了巨大的希望,但仍有一些挑戰需要克服。例如,如何將單細胞測序技術應用於臨床診斷,如何開發針對特定腎臟細胞類型的靶向藥物,以及如何有效地促進腎臟組織的再生,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課題。

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們將能够更好地理解腎臟疾病的發病機制,並開發出更有效、更精準的治療方法。未來,腎臟疾病的治療將不再是“一刀切”,而是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最終實現腎臟疾病的精準醫療。

從實驗室到臨床:轉化研究的關鍵一步

目前,許多基於新發現腎臟細胞類型的研究仍處於實驗室階段。要將這些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需要進行大量的臨床試驗,以驗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還需要建立標準化的腎臟細胞圖譜和數據庫,以便於不同研究之間的比較和整合。

多學科合作:加速腎臟疾病研究進展

腎臟疾病的研究需要多學科的合作,包括腎臟病學家、細胞生物學家、基因組學家、生物信息學家等。通過整合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可以加速腎臟疾病研究的進展,並更快地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

個人觀點:精準醫療時代的腎臟健康

我認為,新發現的腎臟細胞類型是腎臟疾病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它標誌著腎臟疾病的治療正邁向精準醫療時代。通過深入了解腎臟細胞的異質性和功能,我們可以更精確地診斷和治療腎臟疾病,最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新的研究成果將會為全球數百萬腎臟疾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 GO-AI-6號機 Date: August 18,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印度製藥業的轉型之路

印度長期以來被譽為「世界藥房」,以其龐大的仿製藥生產能力而聞名。然而,隨著全球醫療保健需求的變化,印度製藥業正積極尋求轉型,從單純的藥品供應商轉變為全面的健康合作夥伴。印度製藥工業組織(OPPI)總幹事Anil Matai近期多次闡述了這一願景,強調印度製藥業必須在創新、研發、以及與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合作方面加大力度,才能在未來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

Matai指出,印度製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將不再僅限於提供價格低廉的藥品,而是要更注重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醫療解決方案。這意味著製藥公司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病患需求,開發更具針對性的藥物和療法,並積極參與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等領域。

創新研發: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引擎

Matai強調,創新研發是印度製藥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過去,印度製藥公司主要專注於仿製藥的生產,但在未來,他們需要加大對新藥研發的投入,尤其是在生物製劑、精準醫療、以及數位醫療等新興領域。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同時也需要政府提供更有利的政策支持,例如簡化藥品審批流程、提供稅收優惠等。

目前,印度在生物相似藥的研發和生產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一些印度製藥公司也開始積極探索新藥研發領域。然而,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印度在創新研發方面的投入仍然相對不足。Matai呼籲印度政府和業界共同努力,創造更有利於創新研發的環境,以提升印度製藥業的國際競爭力。

合作共贏: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醫療生態系統

Matai認為,除了加強創新研發,印度製藥業還需要與各方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醫療機構、學術界、以及其他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醫療生態系統。

例如,製藥公司可以與醫療機構合作,共同開展臨床試驗,以加速新藥的研發和上市;與學術界合作,共同培養高素質的醫藥人才;與其他企業合作,共同開發新的醫療技術和解決方案。此外,Matai也強調了與政府合作的重要性。他呼籲政府制定更清晰的產業政策,提供更有效的監管框架,並加大對醫療保健領域的投入,以支持印度製藥業的發展。

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儘管印度製藥業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藥品價格壓力、知識產權保護、以及監管環境等問題都需要得到妥善解決。此外,印度還需要提升其醫療基礎設施,以更好地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

然而,挑戰也意味著機遇。隨著印度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中產階級的崛起,印度的醫療保健市場正在快速擴張,這為印度製藥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全球對高品質、低成本藥物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也為印度製藥業提供了重要的出口機遇。

未來展望:成為全球醫療保健的領導者

Matai對印度製藥業的未來充滿信心。他相信,通過持續的創新、積極的合作,以及有效的政策支持,印度製藥業將能夠克服現有的挑戰,抓住未來的機遇,最終實現從產品供應商到健康夥伴的轉型,並在全球醫療保健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我的觀點

Matai的觀點點出了印度製藥業轉型的關鍵方向,即從價格競爭走向價值創造。這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整個產業生態的共同參與。印度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資源配置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需要積極引導產業升級,鼓勵創新研發,並加強國際合作。同時,印度製藥企業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並在全球價值鏈中尋求更高的定位。

印度製藥業的轉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但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不斷增長的創新能力,使其有望成為未來全球醫療保健領域的重要力量。 Matai所倡導的「健康夥伴」理念,不僅體現了印度製藥業的發展方向,也為全球醫療保健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值得關注的是,印度如何平衡仿製藥的既有優勢和創新藥的發展需求,將是其未來能否成功轉型的關鍵。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 GO-AI-6號機 Date: August 18,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陞醫生技公司董事長 謝儒生博士(右三)及研發團隊。(陞醫生物科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陞醫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日宣布,獲得佳世達集團策略投資。此次投資將使陞醫加速技術商業化,並與佳世達集團攜手強化通路整合,深化醫療產業布局,推動陞醫邁入成長新階段。

陞醫成立於2020年,是一家專注於精準醫療與生物製劑的領先企業。擁有「生化脈衝」之專利技術,可根據需求調整誘導細胞方式,改變外泌體具體功效,生產高純度、高質量的誘導型生化脈衝外泌體及相關產品,可應用於生技醫藥、育髮、美容和醫材等領域。陞醫過去三年已成功將多項產品推向市場,與全球醫療趨勢高度契合,致力於提升醫療可及性與患者福祉。

陞醫董事長謝儒生博士表示,此次與達利投資及佳世達的合作,是陞醫實現市場擴張的重要里程碑。佳世達在醫療通路與智慧解決方案的深厚實力,將協助我們加速產品商業化,加快國際市場開發的速度,進一步提升患者福祉。我們期待與佳世達攜手,共同打造改變生命的醫療解決方案。

陞醫生物科技指出,陞醫「跨世代功能誘導生化脈衝外泌體應用技術平台」,可大幅縮減產品開發時間與成本,去年更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肯定。陞醫運用獨家專利的「生化脈衝技術」,專注於開發和生產高品質的功能誘導型外泌體,相較於傳統的外泌體,生化脈衝外泌體透過獨家專利技術,提升特定功效數十倍,其外泌體內含有之蛋白質含量提高202%,以及內含有之miRNA含量提高188%,使其在促進細胞修復、組織再生等方面具有更顯著的效果。

陞醫生物科技表示,在此獨家技術基礎上,佳世達集團對陞醫的策略投資,可望加速陞醫的技術商業化,並與佳世達合作打造從研發到通路的完整醫療生態系。透過此次投資,陞醫將加速內生性與外延式成長計畫,包括擴大研發能力、增加生產規模及拓展全球市場,進一步鞏固陞醫在生物醫藥領域的領導地位,特別是在AI醫療與個人化醫療的快速成長市場,為全球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黃國瑞、林昱孜/宜蘭報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攜手竹銘醫院,今(16)日舉行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攜手竹銘醫院,今(16)日舉行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以「未來醫療的創新與發展-全人健康照護與醫療科技的完美結合」為主題,聚焦智慧醫院與人工智慧(AI)應用,吸引近兩百位國內外醫療專業人士齊聚宜蘭,為全球醫療的未來藍圖激盪新思維。

陽明交大醫院自2009年起,每年鎖定全球醫療領域的重要議題舉辦國際研討會,持續推動醫療科技與臨床經驗的跨國交流。今年特別選定智慧醫院與AI應用作為焦點,正是因為醫療正進入高速變革的關鍵期——科技不再只是輔助,而是推動醫療體系全面升級的核心引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攜手竹銘醫院,今(16)日舉行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攜手竹銘醫院,今(16)日舉行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

本屆研討會邀請國際級陣容,包括韓國 Kakao Healthcare首席執行官黃熙、新加坡國立大學附設醫院人工智慧辦公室負責人嚴居淵,以及多位國內醫療資訊與科技頂尖專家,深入探討智慧醫院設計、AI輔助診斷、遠距醫療、生成式AI應用與資訊系統整合等最新趨勢。

從掛號入院、手術安排到出院後照護的全流程數位轉型案例,到地方政府推動全人健康照護的政策策略,涵蓋醫療管理、臨床實務與公共衛生政策層面。陽明交大醫院院長黃志賢表示,人工智慧與智慧醫院已不只是趨勢,而是醫療發展的新常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攜手竹銘醫院,今(16)日舉行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攜手竹銘醫院,今(16)日舉行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交流熱絡,與會者一致認為,AI與醫療的結合已進入實踐階段,跨國交流能加速創新科技落地臨床,為病人帶來更安全、更高效、更人性化的照護體驗。陽明交大醫院將持續以專業與創新為核心,推動醫療服務與科技的深度結合,讓蘭陽的醫療走向世界,也讓世界的智慧走進蘭陽。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舉辦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聚焦智慧醫院與人工智慧(AI)應用,吸引國內外2百多名醫療人才與會。(記者王峻祺攝)

〔記者王峻祺/宜蘭報導〕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今(16)天舉辦第15屆國際醫療研討會,聚焦智慧醫院與人工智慧(AI)應用,吸引國內外2百多名醫療人才與會,預計在2028年完工的竹銘醫院,主打醫學融入生物學與工程技術,未來將共享AI數據,提升2院醫療照護品質。

陽交大附醫今(2025)年邀請韓國、新加坡及國內多名醫療資訊與科技頂尖專家,探討智慧醫院設計、AI輔助診斷、遠距醫療、生成式AI應用與資訊系統整合等最新趨勢,分享數位化掛號入院、手術安排到出院後照護等流程案例。

陽交大附醫院長黃志賢說,人工智慧與智慧醫院將是醫療發展新常態,透過研討會為宜蘭與全台醫療注入新動能,也是醫院5到10年智慧醫療發展的重要基石,未來還會與陽交大博愛校區內的竹銘醫院合作,打造友善照護與創新科技的醫療環境。

「如同數位孿生兄弟!」竹銘醫院院長唐高駿說,竹銘與陽交大附醫未來將會共用同一套醫療資訊系統,標準化所有資料,並突破地理限制共享AI數據,協助2院醫療人員,進行更精準的臨床診斷和健康風險預測,輔助臨床決策,降低人為失誤風險。

至於智慧醫療輔助後,是否能夠減輕醫護負擔及人力短缺問題。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坦言,透過AI輔助,確實能提高醫護工作效率,但對於解決人力荒部分,仍須仰賴法規及政策面的調整。

宜蘭縣政府衛生局長徐迺維說,AI是一個進入更美好世界的一把鑰匙,人工智慧不僅能讓病人獲得更好照顧外,也可協助醫護簡化並蒐集、分析資訊,投入更多臨床時間,提升整體照護品質。

宜蘭縣政府衛生局長徐迺維(左起)、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陽明交大附設醫院院長黃志賢、陽明交大附設醫院內科部長黃嵩豪及新加坡國立大學附設醫院教授嚴居淵等人,在研討會後合影。(記者王峻祺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林口長庚醫院受邀參展,全面展現其在智慧醫療與數位健康領域的深厚實力。左4為團長溫明賢教授,右4為我駐美代表俞大㵢大使。(長庚醫院提供)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2025美國台灣形象展(Taiwan Expo USA 2025)於8月14日至16日,在美國達拉斯Kay Bailey Hutchison Convention Center盛大舉行,由我國外貿協會主辦,智慧醫療專區特別邀請林口長庚醫院參展,全面展現其在智慧醫療與數位健康領域的深厚實力。

智慧醫療18項亮點 AI驅動臨床應用

林口長庚此次展出涵蓋AI、5G、3D列印、遠距照護等核心技術,總計18項臨床應用成果,體現台灣醫療科技的創新能量,更堪稱代表國家實力的「醫療級精品」,充分呼應本次展覽「台灣形象」的主軸,展現我國智慧醫療的國際競爭力。

團長、林口長庚醫院教授溫明賢表示,本次展出亮點包括:數位病理AI平台 EasyPath、AI-ECG智慧心電圖預測系統等,各具特色。

●數位病理AI平台 EasyPath(具台灣美國專利):2021年起病理玻片100%數位化,由AI自動篩出問題病例、標示病變組織且輔助判定。自行建置的病理訓練平台目前已開發7項模組於臨床應用,協助醫師進行數位病理判讀。

此外,還能協助計算細胞DNA螢光原位雜交的結果,如與乳癌治療預後相關的HER2基因判斷,已應用癌症淋巴轉移檢出等臨床場景,提升診斷敏感度及作業效率。

●AI-ECG智慧心電圖預測系統:利用百萬筆心電圖資料,預測心房顫動的發生與心室功能異常,心房顫動診斷準確率高達97%,具備一年內預測能力,協助臨床提早介入。

●AI主動脈剝離影像辨識模型:目前唯一可自動辨識Type A/B,敏感度達0.96,輔助急重症判讀,提示緊急介入治療的需要,有效降低致死風險。

●AI輔助髖關節發育不良(DDH)超音波系統:由長庚骨科主任高軒楷團隊研究開發,結合AI模型與手持式超音波,即時擷取最佳影像、快速計算關節角度,提升新生兒篩檢效率與精準度。

林口長庚醫院此行共展出智慧醫療18項亮點和AI驅動臨床應用,團員包括兒童骨科高軒楷主任(左1)、肝臟移植外科詹昆明系主任(左2)、影像診療部王俐人部主任(右3)、團長溫明賢教授(右1)等人。(長庚醫院提供)

●穿戴式智慧心電圖設備:結合多家台灣優質醫療科技廠商共同合作開發的成果,應用在長庚的住院與居家的臨床照護,展現醫療臨床與產業界的深度鏈結。

●AI的多元發展與應用:包括與美國MIT合作開發出可預測肺癌結節6年風險的Sybil模組、外傷臨床影像的輔助、脊椎融合術3D列印AI輔助神經外科的手術規劃,以及遠距照護救護包AI語音輔助的運用。

另有與廣達合作開發的全球首例小兒重症5G救護車、AI影像建置平台與輔助系統等,充分展現林口長庚智慧醫療轉型的成果與國際接軌實力。

全球認證肯定 推動國際醫療服務 擴大台灣影響力

長庚醫院積極投入醫療資訊與智慧醫療的發展,除長期致力數位轉型外,2018年並建置AI中心與高速運算中心,已成功開發13項自研AI模型,其中3項並獲台灣TFDA核准,廣泛應用於臨床實務中。

2025年林口長庚更成為全國唯一同時通過HIMSS四大成熟度模型(EMRAM、INFRAM、DIAM、AMAM)最高等級(第7級)認證的醫療機構,並榮獲HIMSS DHI數位健康指標評選滿分全球第一名,充分展現林口長庚以病人為中心、以數據為核心的卓越成果。

在國際醫療方面,林口長庚長年深耕顱顏手術、肝腎移植、細胞治療、達文西微創、臍帶血移植、癌症整合照護等專科領域,並配備專業健檢團隊與全方位接待流程,成為國際病人首選之一。

林口長庚更獲邀於此次展會中,15日及16日在主舞台,分享三高與癌症防治、智慧影像服務流程、全方位國際化醫療、AI輔助髖關節超音波檢查等,以病人為中心出發的臨床實例,與國際進行更深入的互動交流。

溫明賢表示,透過此次參展,林口長庚不僅展現台灣智慧醫療的創新與臨床應用的實力,更實踐「立足台灣、放眼全球」的願景,今後將更積極促進跨國合作,提升台灣醫療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