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瘦身文獻 網路分享


婦人退休後變胖,靠兩招成功瘦身還擺脫雙高。(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中國一名婦人因為退休後活動量減少,油膩的食物和甜食更是她的最愛,導致短時間內體重急遽增加,擔心影響健康的她決定尋求醫師的幫忙,後來透過2招成功瘦下12公斤,連當時有的脂肪肝都消失。

根據陸媒報導,該名婦人到門診時,首次的健檢結果體重是體重72.3公斤、BMI指數28.6,達到肥胖標準,且有高血壓、高血脂和中度脂肪肝。門診團隊評估了婦人狀況,幫她制定了一個「西藥降血脂+中醫針灸+飲食調整+適度運動」的減肥方案,6個月的管理過後,婦人成功減了11.9公斤、BMI指數降至23.9,不僅脂肪肝消失,高血壓、高血脂也成功改善。

醫師指出,如果想要減重,可以靠飲食和運動著手,飲食管理和適量鍛鍊能幫助老年人穩定代謝、減少慢性病風險,同時增強肌肉力量,避免因快速減重導致的營養不良或身體損傷,長期堅持還能改善睡眠品質、提升心肺功能。 退休後體重飆升!婦人靠飲食和運動成功瘦身 主食和蔬菜各占餐盤1/3;魚、瘦肉、蛋、豆製品和水果各占1/6;避免高油、高糖、高脂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點、肥肉。 食譜參考 早餐:1個雞蛋+200毫升牛奶+1片全麥麵包; 午餐:半碗雜糧飯+1碗炒時蔬(如青花菜、菠菜)+1小塊清蒸魚(約50克); 晚餐:以蔬菜為主,搭配少量雞肉(約30克)和半根玉米。 運動參考 結合中老年人身體特點,選擇低強度、易堅持的運動,並藉助心率控制強度。 每日早晨散步40分鐘 下午在家跟隨影片做簡易操(如太極雲手、坐姿抬腿),每次20到30分鐘,每週堅持5到6天 心率控制:依(208-0.7×年齡)估算,其最大心率約為159.7次/分鐘,實際運動時控制在100到130次/分鐘,不強求極限,以身體舒適為準,記得運動前要熱身5分鐘、運動後伸展5分鐘。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20天55掉到45kg!她實測「6招」不挨餓小基數甩肉 

57歲魏駿傑回港!身材「復胖」走路超喘 粉絲憂健康狀況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現年59歲的星座專家唐綺陽成功在1年內甩掉26公斤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她的減重經歷激勵許多正在努力瘦身的民眾。然而,唐綺陽也坦承在瘦身成功後面臨了皮膚鬆弛、眼袋等問題,最終尋求醫美協助改善。

快速減重要小心 容易出現這些後遺症

當身體快速減去大量體重時,皮膚往往來不及收回原本的狀態。國泰醫院皮膚科羅陽醫師指出,人體皮膚具有一定的彈性,主要由膠原蛋白和彈力纖維支撐。當體重在短時間內大幅下降,特別是減去超過20公斤以上時,皮膚的彈性纖維可能因長期被撐開而失去回彈力,導致出現鬆弛、下垂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皮膚的彈性恢復能力與多個因素相關,首先是減重速度建議以每週減重0.5至1公斤,每月減重2至4公斤較為理想,讓肌膚有充分時間適應;其次是減重幅度是減去體重超過總體重30%以上,會出現的嚴重皮膚鬆弛機率增加。

此外,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膠原蛋白流失加速,25歲後每年約流失1%且皮膚彈性自然下降。因此,像唐老師接近6旬的減重者,更容易在瘦身後出現皮膚鬆弛問題。羅陽醫師強調,快速減重過程中若缺乏適當運動搭配,也會影響肌肉量,進一步加劇皮膚鬆弛的情況。不同部位的皮膚鬆弛程度也有差異;腹部、手臂內側及大腿內側等部位因皮膚較薄且彈性纖維密度較低,更容易出現鬆弛;臉部雖相對較薄,但由於有面部肌肉支撐,通常鬆弛程度較輕微,但仍可能出現如唐綺陽所提及的眼袋、法令紋加深等問題。

減重搭配日常保養 達到美麗與健康雙贏

羅陽醫師建議採取漸進式減重方式較為理想,讓皮膚有充分時間適應體型變化;理想減重速度應控制在每月2至4公斤,既能維持減重效果又能降低皮膚鬆弛的風險。在運動方面,可進行有氧搭配重量訓練是最佳組合,重量訓練有助維持肌肉量,提供皮膚更好的支撐,建議每週進行2至3次阻力訓練。同時,游泳、瑜伽等全身性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皮膚彈性的維持。

日常保養要有充足水分攝取是基礎,飲食的營養攝取以如柑橘類、莓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還有魚肉、豆腐、雞蛋等優質蛋白質可提供皮膚修復所需胺基酸;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核桃等食物,則有助維持皮膚彈性。外用保養品可選擇含有含維生素A的視黃醇、維生素C、胜肽成分的產品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

羅陽醫師提醒,減重是需要耐心的過程,除了追求體重數字的改變,更應該定期監測體脂率、肌肉量等指標,關注整體健康狀態而非單純依賴體重計。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才能達到真正的美麗與健康雙贏。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想瘦卻愈減愈胖?醫曝「6大減重陷阱」 很多人第一步就錯了
·代謝下降難瘦身!中醫師授「3大減重秘訣」消滅體脂肪 生冷食物少吃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圖片來源:UNIQLO

許瑋甯近日與品牌合作曬出產後全身造型,舉手投足狀態好得驚人,完全不像剛經歷生產的媽媽,讓不少女性驚嘆,對於40歲以上的高齡產婦來說,生完小孩後如何快速恢復苗條身材、維持身形健康,無疑是眾多媽媽關心的話題,在產後有沒有哪些實際做法不僅可以恢復身材還能維持身心靈的平衡?一起往下來看看!

圖片來源:許瑋甯 IG

隨著年齡提升,女性的新陳代謝自然放慢,產後恢復不如年輕時迅速,身體也面臨更多負擔

40歲左右生產的媽媽,想要快速瘦身必須兼顧「科學與安全」兩大前提

1. 飲食方面:均衡飲食是根本,優質蛋白質、纖維與健康脂肪缺一不可,不僅幫助代謝正常運作,還能兼顧乳汁分泌,最忌諱的就是過度節食,短期可能瘦,但會讓身體付出更多代價,研究顯示Omega-3有助提升腦功能與情緒穩定,產後攝取魚油或亞麻仁油補充,有利減緩產後憂鬱風險。

2. 運動方面:循序漸進才是王道,從散步、產後瑜伽、低強度有氧開始,搭配核心肌群修復,能有效改善腹直肌分離,慢慢找回曲線。像是:產後約6週可開始盆底肌訓練,透過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加速子宮復原,減少尿失禁及骨盆鬆弛。可請教物理治療師教導正確動作,持續執行每日15分鐘。

圖片來源:許瑋甯 IG

保養小心機:不只瘦,還要維持美

40 歲生產後,皮膚彈性與肌膚狀態也容易出現變化。除了飲食和運動,保養與睡眠同樣重要:

• 睡眠與水分:規律作息和補水能幫助內分泌平衡,讓皮膚不至於暗沉。

• 保養品選擇:含有胜肽等修復成分的保養品,對緊實肌膚、淡化妊娠紋都有幫助。

• 按摩習慣:適度按摩促進淋巴循環,不僅減少水腫,也能修飾線條。

圖片來源:許瑋甯 IG

別忽視心理健康,支持系統最重要

對高齡產婦來說,除了身體,心理健康同樣需要被看見,產後容易面臨子宮復原慢、內分泌不穩定,甚至產後憂鬱的風險,因此定期做婦科檢查、心理狀態評估都不可少,除此之外,來自家人、伴侶和專業醫療團隊的支持,更是讓媽媽在身心靈上重回平衡的關鍵。

「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推薦文章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韓國超人氣女團 IVE 近期以第四張韓語迷你專輯《IVE SECRET》攜主打曲〈XOXZ〉回歸舞台,其中身高 171 公分、擁有如混血般精緻五官與甜美氣質的成員 Liz(本名、中文名譯為金志垣)再度成為話題焦點。她近日出席公開活動時,最新的照片與影片曝光後,引起大批網友討論,紛紛驚訝她的身形比以往更加纖細,甚至有人直言至少減重超過 10 公斤,讓外界憂心她的健康狀況。

延伸閱讀:IVE Liz 身高 171 減肥瘦身顏值飆升!Lollapalooza 造型震撼韓網:「根本電玩角色」

IVE Liz 身高 171 暴瘦惹粉絲心疼!

IVE Liz 在上一次回歸時,就因明顯消瘦而引發熱議,如今再度亮相,體態更顯單薄,雖然部分人認為她展現了高度自律,維持了偶像的專業形象,但更多聲音則擔心急速減重會對身體造成壓力,許多支持者替她抱不平,指出 Liz 長期承受輿論的雙重標準,過去稍微圓潤時曾被酸民攻擊,如今瘦下來卻又被質疑過度節食,令不少粉絲感到無奈,有網友直言:「當初嫌她胖就批評,現在瘦了又說太過頭,能不能放過她?」也有人留言:「那些惡評一定讓她受到很大打擊,所以才會下定決心瘦身,不管她是豐腴或纖瘦,都有人挑毛病,真的很替她心疼!」

事實上,Liz 近日在編舞家 Kany 的 YouTube 節目中談及減重話題時坦言,自己並沒有刻意控制體重,只是將喜歡的食物少量品嚐,同時每天依舊維持三餐正常進食,她更強調,比起嚴苛節食,更重視均衡飲食與健康習慣,這才讓不少粉絲放下心來。儘管外界意見分歧,仍有大批支持者選擇守護 Liz,紛紛為她打氣,希望她在繁忙行程中能維持良好狀態,並自在、自信地展現最真實的一面。若想了解更多韓星最新動向,亦可延伸閱讀:Super Junior 利特遭爆與小 18 歲高球選手熱戀!本人氣炸開直播回應了!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王必勝已轉戰商場,飲控+重訓+紀律下,花了1年時間削肉17公斤,且未復胖。(取自王必勝臉書)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前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從92公斤,至今日75公斤,花了1年的時間。他從過去連到巷口便利商店都要開車的人,到現在重訓、打高爾夫、游泳,簡直脫胎換骨,如同他在臉書上寫的,從「油淋嫰雞」變到「放山土雞」。

王必勝剛開始實施減重計畫,自己希望在3個月內達成,也就是每週減1公斤,但他事後看來,每週減1公斤是有點硬,則改設定每週減0.5公斤比較容易些。另外,他表示,「節奏」也很重要,採用先緊後鬆,趁開始的動機先衝一波看到成果,等模式和習慣建立了再緩下來。

王必勝常在臉書分享他的美食,令人食指大動,但他表示,一定要細嚼慢嚥。(取自王必勝臉書)

王必勝提到,減重首要任務就是量測體重,尤其是前期要透過頻繁的量測來確認,然後才能適時做調整。每天早晚都會量一次。體重是起伏的,同一天的差距可能會在1公斤以上。每天量測並記錄,可以看到趨勢。每週做一次結算,並調整策略或節奏。

第二個要務就是減重飲食控制,王必勝說,當然會考慮到量的減少。首先就會想到減少餐數。剛開始的3個月幾乎一天都只吃一餐(晚餐),也試過吃早、午餐但不吃晚餐,但不吃晚餐除了日子會很難過外,實際上也會遇到社交生活的障礙。後來就改為只吃早餐和晚餐。

王必勝的早餐,只吃一片吐司配黑咖啡。吐司會塗上奶油和草莓果醬。晚餐的重點是量要控制,然後飯麵等澱粉類食物少吃。由於中午沒吃,晚餐時會很餓,建議先吃原先要吃的一半,然後休息個15分鐘到半小時左右再繼續吃。

重頭戲來了!王必勝運動的種類很多,重點是運動量和持續性。最簡單實際的就是走路,走到流汗,走到一定的步數或消耗的熱量。如果不怕喘就快走或慢跑。不過,他最推薦重訓,覺得對未來高齡生活很重要的運動,建議要有專業的教練指導,比較安全也比較有效率。

王必勝的重訓也不是蓋的,他建議要找專業教練指導,比較有效率。(取自王必勝臉書)

瘦身日記不藏私 6要訣增肌減脂

1.擬個計畫,再按實際狀況調整。

2.開始實施後每天量體重,觀察成效。

3.只吃早餐和晚餐。早餐固定一片吐司配咖啡。晚餐照吃但減量。麵飯少吃最多只吃三分之一。以肉蛋菜為主。

4.非早晚餐時間不吃東西,避免零食和宵夜。多喝水。不喝含糖飲料。

5.吃東西慢一點,仔細品嚐所吃的東西。

6.儘量保持每天都運動,打球、重訓、走路,讓自己出汗。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一名女子體重長期卡關、血糖不穩,但藉由「餐前先吃蛋白質」的飲食順序,半年就從86公斤降到62公斤,血糖也恢復穩定。(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減重者常將澱粉視為洪水猛獸。醫師蕭捷健表示,減重不一定要戒絕澱粉,一名女子體重長期卡關、血糖不穩,但藉由「餐前先吃蛋白質」的飲食順序,半年就從86公斤降到62公斤,血糖也恢復穩定。他表示,餐前先補充蛋白質,能穩定血糖,進而讓後續吃進的食物不易囤積成脂肪,這正是該女子成功瘦身的關鍵。

減重醫師蕭捷健在YouTube頻道指出,上述女子之前減重總是卡關,體重忽上忽下,血糖也不穩定,於是建議她每餐都先吃蛋白質,例如豆腐、雞蛋、瘦肉。半年後該女子體重從86公斤減至62公斤,血糖也變得很穩定。

蛋白質緩衝:人先吃蛋白質,可避免血糖突然飆升

蕭捷健表示,該女子並未採用極端飲食,也未戒斷澱粉,只是調整飲食順序,即改變整個代謝系統的平衡。他說明,「蛋白質緩衝」的作法是讓蛋白質先進入人體,先擋住之後要吃進的澱粉,可避免血糖突然飆升,也避免胰島素亂衝。

「飯可以吃,但要先攝取蛋白質墊墊肚子。」他表示,民眾吃飯,應先吃蛋白質,讓身體慢慢消化、吸收,這樣的方法飯後不會昏沉,也比較有飽足感、不容易嘴饞,類似天然腸泌素,即最近流行的「瘦瘦針」功效。

蕭捷健指出,2019年康乃爾醫學院研究發現,先吃肉、菜再吃碳水,可以讓飯後血糖反應下降40%。餐前先補充蛋白質,後續再進食就不易囤積成脂肪,這正是該女子成功瘦身的關鍵。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立即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新焦點話題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英國婦女薇琪林森(Vicky Lynnson)自稱使用福利購買瘦瘦筆是為了改善健康與育兒能力。(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英國曼徹斯特一名育有兩名孩子的41歲母親薇琪林森(Vicky Lynnson)坦言,她將從政府領取的育兒補助與其他全民福利金挪作個人瘦身用途,用來購買俗稱「瘦瘦筆」的減重注射藥物Mounjaro,並認為此舉反而讓她成為一位更健康、更快樂的媽媽。

根據英國《太陽報》(The Sun)報導,薇琪表示,截至目前她已花費約1,680英鎊(約新台幣6萬8,000元)購買減重注射劑,並強調:「我不接受別人告訴我該怎麼使用這筆錢。對我來說,Mounjaro不是奢侈品,而是必要支出。」她原先體重達20英石(約127公斤),目前減至13英石3磅(約84公斤),穿衣尺寸亦降至英國14號。

薇琪每月可領取超過1,700英鎊(約新台幣6萬9,000元)的全民福利,包含住房補助、標準津貼、育兒補助及187英鎊(約新台幣7,600元)的兒童津貼。她坦言自己對支出精打細算,刪減許多生活開銷,僅為能持續購買藥劑與備貨。「有些人將福利金花在酒精與香菸上,我的做法反而比較正當,至少這樣不會給國民保健署(NHS)造成額外負擔。」

她進一步指出:「我的自信與自尊心大幅提升,這讓我成為一位更好的母親。我不願錯失透過注射減重、變美並感受良好狀態的機會。」然而,隨著Mounjaro在英國市場價格大漲,每月最高劑量的藥劑成本已從122英鎊(約新台幣4,900元)飆升至330英鎊(約新台幣1萬3,200元),使許多使用者叫苦連天。

英國獨立藥局協會(Independent Pharmacies Association)執行長雷拉漢貝克(Dr Leyla Hannbeck)警告,倘若價格持續高漲,恐導致仰賴該藥進行術前減重的病患無法順利接受手術,甚至被迫取消。「這會對NHS產生嚴重影響,並拖累整體候診時程。」

儘管薇琪認為這樣的選擇讓她變得更積極正向,但部分民眾對此作法提出質疑。批評者認為,她將育兒補助用於個人美容瘦身,與福利制度原意有所偏離,有失作為家長的責任感。也有網友表示,這樣的做法形同「犧牲孩子換取母親自信」,不應被合理化。

育兒津貼買瘦身藥! 英婦領補助卻花在瘦身針:這是納稅人省錢的方法

薇琪強調透過減重注射讓她找回自信,也聲稱不會因此占用NHS資源。(圖/翻攝自X,@Fabulousmag)

延伸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食用奇亞籽一定要小心,醫界叮嚀務必靜置15分鐘後,讓它膨脹後再飲用;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擁有千萬粉絲的美國網紅艾倫.曼德爾博士(Alan Mandell)主張睡前泡奇亞籽+肉桂+水,相當於自製GLP-1類的藥物,可達到放慢胃排空、提高飽足感、穩定血糖,長期有助減少腹部脂肪與食慾。

不過美國公共衛生博士Rebecca Rawl(蕾貝卡.羅爾)呼籲,切勿食用乾燥的奇亞籽。它們會吸收數倍於自身重量的水分並膨脹,可能卡在患者的食道中,尤其是在有吞嚥障礙病史的患者中。若發生食道阻塞(也稱為食道嵌塞),則需要透過內視鏡取出。

艾倫.曼德爾在社群發布影片後,湧入130萬人次觀看,民眾留言如雪片般飛來。艾倫.曼德爾在影片中闡述,不用使用藥物燃脂、抑制食慾。他指有上百萬人使用GLP-1 藥物得到效果,但伴隨的副作物卻令人終日不舒服,像噁心、嘔吐、腹脹、疲倦、肌肉流失,最不樂見是停藥後又復胖。

肉桂磨成粉,與泡水的奇亞籽混合飲下,成網路瘦身聖品,學者洪泰雄叮嚀,有身體疾病者最好諮詢醫師;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艾倫.曼德爾介紹「天然飲劑」─奇亞籽、肉桂與水,讓飲用者有更長的飽足感、抑制渴望、穩定血糖,並在你睡著時幫你消融頑固的腹部脂肪。他說,最重要的是可以消滅腹部脂肪且無副作用。

但是,他也提醒,奇亞籽在水裡靜置幾分鐘,它們會膨脹並形成厚厚的凝膠。他要大家想想,相同的效果也會在你的胃裡發生。這就是它們放慢消化、抑制飢餓並自然支持這些GLP-1路徑以幫助燃脂的方式。

再來,艾倫.曼德爾說,當食物流動變慢時,你的身體會釋放較少的胰島素、較少的飢餓激素(ghrelin),並釋放較多的飽足激素。腸道微生物發酵纖維,產生短鏈脂肪酸,這些短鏈脂肪酸直接影響腸壁細胞釋放包括GLP-1在內的激素。

艾倫.曼德爾談到肉桂,他說,肉桂放慢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減少對糖分的渴望,使細胞對胰島素反應更好,抑制脂肪儲存並維持能量穩定。他提醒,大家要記住,高胰島素會造成更多脂肪沉積。

艾倫.曼德爾自製泡飲為:1茶匙奇亞籽+半匙或1茶匙肉桂粉+225cc-283cc( 8-10盎司),若要求口感的人,他也建議可以加少量生蜂蜜、羅漢果、赤藻糖醇或甜菊等,務必靜置10-15分鐘讓奇亞籽充分膨脹。你要讓奇亞籽變軟,如果喝得太快,籽可能還硬或沙沙的,會引起腹脹或不適,因為它們會在你胃裡吸水。

艾倫.曼德爾也強調,並非喝自製泡飲就夠了,搭配更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睡眠、更多活動與較少壓力時效果最佳。但不必激烈的運動,像是每週散步、伸展、徒手運動、彈力帶練習即可。

不過,台灣營養師曾於臉書發文,奇亞籽若食用方式不當,可能影響消化,「腸胃敏感或腸躁症患者」、「吞嚥困難者」以及「低血壓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要先諮詢醫師,避免過量食用。至於肉桂,孕婦或月經不正常、有慢性病者須向醫師諮詢後斟酌食用。

醫界則認為,睡前一小匙奇亞籽+少量肉桂,可視為一項低風險的輔助策略,但非替代處方治療的萬靈藥,配合整體生活習慣改變,才是穩健的減重之道。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薛曉晶分享,提早30分鐘就寢會讓荷爾蒙回歸正常、重啟代謝力、穩定情緒,瘦身效果比單純少吃更好;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天后蔡依林日前分享自己靠著晚上9:30就寢保持良好身材的言論,在社會上引起熱烈討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一般人沒辦法那麼早睡也沒關係,提早30分鐘上床也能幫助減重,此舉會讓荷爾蒙回歸正常、重啟代謝力、穩定情緒,瘦身成果比單純少吃更有效。

睡眠赤字成減重阻礙

薛曉晶於臉書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表示,長期熬夜會打亂瘦體素(Leptin)與飢餓素(Ghrelin)的平衡,讓我們就算飲食控制得不錯,數字卻始終降不下來。

2023年發表在《Nutrients》的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導致胰島素抗性上升,使脂肪更容易囤積。同時,食慾激素分泌混亂,會讓人特別想吃高熱量食物,越想減肥反而越容易暴食。

而根據2025年刊登於《BMC Nutrition》的研究發現,睡眠品質不佳與肥胖高度相關,兩者甚至形成惡性循環。換句話說,如果飲食、運動控制得不錯,但體重卻一直停滯,問題可能在於「睡眠赤字」。

睡眠不足影響荷爾蒙與代謝

薛曉晶說,當人們睡眠不足時,身體會出現3大失衡:食慾增加,飢餓素上升、瘦體素下降,讓人嘴饞;脂肪囤積,胰島素抗性上升,血糖利用效率變差;代謝下降,深層睡眠不足,生長激素分泌受阻,燃脂困難。

2023年刊登於《Nutrients》的研究綜述指出,睡眠不足會影響飲食行為,導致高糖、高脂食物攝取增加;而2025年發表於《Circ Research》的研究發現,睡眠不規律也很危險,因為它會持續干擾心臟代謝功能,增加肥胖與糖尿病風險。

每天多睡30分鐘成體控關鍵

薛曉晶指出,很多人想靠節食或爆量運動控制體重,卻忽略了「睡眠」才是讓荷爾蒙重置的關鍵。但長期習慣晚睡或作息不規律的人,生理時鐘無法一下子做出太過激烈的調整,因此她建議,先提早30分鐘上床,等身體習慣後再慢慢改善。這麼做有3大好處:

●荷爾蒙重啟:讓瘦體素恢復正常,讓大腦能正確接收「飽足訊號」;同時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增加細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避免脂肪堆積。

●代謝重啟:深睡眠時分泌生長激素(GH),幫助燃脂與修復肌肉。

●情緒重置:降低皮質醇(Cortisol)濃度,避免壓力性暴食;睡眠不足會讓它飆升,造成腹部肥胖。

此外,2025年刊登在《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也發現,肥胖會干擾24小時活動節律,讓身體錯過最佳燃脂時間。薛曉晶強調,上述荷爾蒙與激素互相牽動,缺乏睡眠就像把燃脂引擎熄火,再怎麼少吃也事倍功半,因此,「調整作息」比單純少吃更能有效幫助體重控制。

啟動「睡眠槓桿」4招

●固定睡眠時間:每天固定上床時間,避免作息飄移。

●營造助眠環境:睡前遠離手機,調暗燈光,讓身體進入放鬆模式。

●睡前助眠飲食:喝1杯溫熱牛奶或櫻桃汁,能幫助入睡。

●小步驟挑戰:先從「早睡30分鐘」開始,不必一次要求自己睡滿8小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孟圓琦/編譯

隨著蘋果新一代 iPhone 發表會即將於下週舉行,市場焦點正逐漸轉向一款備受期待的新機型——iPhone 17 Air。這款手機預計將取代現有的iPhone Plus系列,以其極致纖薄的設計成為新陣容中的一大亮點,然而,其最終定價策略,也已然成為各界分析師關注與討論的核心議題。

iPhone 17 Air以其極致纖薄的設計成為新陣容中的一大亮點,然而,其最終定價策略,也成為各界分析師關注的核心議題。(圖/AI生成)

據悉,iPhone 17 Air 的機身厚度將創下 iPhone 史上最薄紀錄,最薄處僅約 5.5mm。為實現這一設計,該機型將在相機規格上做出取捨,預計僅配備單顆後置鏡頭。儘管如此,它在硬體規格上仍維持了與 Plus 系列相近的定位,例如,同樣採用基礎款 A19 晶片,而非 Pro 系列專屬的 A19 Pro。在螢幕方面,Air 型號預計搭載 6.6 吋的 120Hz 高刷新率螢幕,與 Plus 系列的 6.7 吋顯示器尺寸相近。

延伸閱讀:
史上最薄iPhone 17 Air將登場!蘋果「四旗艦」策略能否逆轉銷售頹勢?
蘋果iPhone 17 Air現身倒數!設計、規格與價格傳聞一次看
掰了實體卡?蘋果iPhone 17 Air傳將推動eSIM邁向新時代

對於其他機型的定價,多數分析師普遍認為將與 iPhone 16 系列維持一致:iPhone 17 起價為 $799,Pro 為 $999,Pro Max 為 $1,199。然而,也有消息指出,iPhone 17 Pro 的入門款儲存容量可能從 128GB 升級至 256GB,同時起價上調至 $1,099,以填補產品線之間的價格間隙。這使得 iPhone 17 Air 的定價更顯撲朔迷離。由於它將取代定價 $899 的 Plus 系列,外界普遍猜測蘋果可能會維持此一價位,以滿足預算略高於入門款,但又未達 Pro 系列的消費族群。然而,也有分析機構,例如 TrendForce,大膽預測 iPhone 17 Air 的起價可能高達 $1,099,甚至超越當前 iPhone 16 Pro 的售價。其理據在於,蘋果可能會為其獨特的「全新設計」收取溢價,以迎合追求時尚與新穎外觀的消費者。

不過,此一高價策略也存在風險。過往蘋果多次嘗試在產品線中新增第四個 SKU(庫存單位)並未能獲得成功。將iPhone 17 Air定價在$1,099可能會使其市場定位模糊,並重蹈覆轍。因此,部分分析師推測,一個更為務實的定價可能落在 $999,這不僅能讓它在價格上仍低於 Pro 系列,也能配合 Pro 系列入門款價格的上調,形成更清晰的產品區隔。

最終答案,將在台灣時間9月10日星期三凌晨兩點的發布會上和全世界同步揭曉。

資料來源:9to5mac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